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国家文物局高官披露“南海一号”打捞方案的细节

2005年12月29日 10:21

  中新社阳江十二月二十八日电(记者 索有为) 世人关注的“南海一号”沉船现身至今已有十八年,将于明年开始实施打捞作业,可望在二00七年出水与民众见面。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联合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张柏今日出席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动工仪式时,披露了“南海一号”打捞方案的细节。

  “从二00二年十月‘南海一号文物保护工作会议’提出‘原地打捞、整体保护、就地展示’的方案,到今年五月十九日国家文物局论证通过,基本确定‘南海一号’打捞方案,将近用了三年时间”。张柏说:“国家文物局对此方案慎之又慎,因为整体打捞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如果有细微处考虑不周,‘南海一号’在整体出水时若出现变形,船上文物将遭到难以预料的损失,我们应该对历史负责。”

  张柏介绍,“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可细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是清理沉船周边环境,因为该船位于海下二十米深处,被二米厚的淤泥所覆盖,搜集出来的历史文化等信息还将数字化保存,为“南海一号”将来安置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保存提供必要资料。

  “南海一号”打捞的第二步是在深海下桩,并用一巨大盒子覆盖,从海底进行全面封闭,随后缓慢提升至一艘四千吨的舶船上,这艘舶船专为打捞“南海一号”制造,预计在二00六年五月造成。

  “南海一号”沉船从海底平移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后,将置身于水质、温度及环境都与沉船所在海底位置完全一样的水晶宫中,进行第三步馆内发掘,开放后的博物馆,游人可以参观水下考古作业的场景。

  张柏说,研究整理是“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后的长期工作,其历史文化信息将为研究陶瓷史、贸易史、海上交通史提供依据。

  据悉,“南海一号”沉船的打捞将耗资过亿元人民币。“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贸易船只,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经过海水浸泡后的铁器、丝织品如何妥善保存,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张柏如是说。(完)

 
编辑:邱观史】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