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电台回放一段“原版录音” 汪道涵个人魅力尽显

2005年12月30日 13:22

  中新网12月30日电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12月30日上午10时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海基会前董事长辜振甫夫人辜严倬云女士及一双儿女,海基会原主要负责人陈长文、邱进益、焦仁和、李庆平等前来吊唁,在此悲痛时刻,中国华艺广播公司特别独家播发由海峡之声驻上海记者张玉龙提供的汪老在1995年与时任台湾海基会副会长焦仁和先生的交谈录音,共同回忆这位为两岸和解与和平付出心血的儒雅学者!

  广播记者:回放一段“原版录音” 再品汪老个人魅力

  作者: 张玉龙

  在海峡两岸同胞深切悼念和缅怀汪老的日子里,我作为有机会采访过汪老的一名涉台记者,深深感到汪老的离世,的的确确是两岸同胞的“心头之痛”。今天,在送走汪老的特别时刻,我再一次取出了10年前在上海和平饭店汪老会见时任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焦仁和的一段“原版录音”,再一次觉得,汪老在处理两岸事务上不仅具备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刚性坚持,同时具有睿智儒雅、谈笑风声的大家风范,既让远道而来的来宾感受到了长者一般的亲近感,又让我们在现场采访的大陆与台湾的记者尽情感受到了汪老的个人魅力。

  那是在1995年春节的前三天。时任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的焦仁和先生,在结束了北京会谈之后,专门从北京取道上海,特别拜访当时人在上海的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在会谈由于种种因素最后没有签署任何书面协议的情况下,焦先生带着心中的“一丝遗憾”当面向汪老汇报了这次两岸“两会”的会谈情况。

  这次“汪焦会面”的地点设在上海市南京东路上的和平饭店“和平厅”。中午11点50分,汪老很有精神地出现在了饭店的会面地点,并和焦仁和先生亲切握手问候,现场的氛围就象是“老友重逢”。

  当焦仁和向汪老报告,尽管这次“两会”会谈大家都有诚心,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还是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时,汪老对焦仁和说:(录音)“我觉得总的气氛还是好的,大家都有诚意。一是有诚意,二是要气氛是商谈,谁也不想强加于谁,在这样的前提下,无非是再见、再会、再议”。当汪老说到这三个“再”时,焦仁和一度比较紧张的情绪给松弛了下来,现场传来了焦先生的第一次轻松的朗朗笑声。

  汪老接着对焦仁和说:(录音)“都在北京,焦先生、唐先生都说了很多这次会议会谈的情况,对于会议会谈的情况,我个人是乐观的。我们可以再见、再会、再议。”

  焦仁和在接汪老话时表示:(录音)“目前的环境,两岸的互动,必然朝这个方向发展,这样对两岸都有好处。我们两会每次经过多一次的协商和沟通,双方的了解就多一点,误会与隔阂就会少一点,现在逐渐在化解。”

  汪老接着说:(录音)“我也很同意你的意见,两岸事务性的会谈,逐渐地在进一步的推动,共同考虑的是两岸经济利益的事情,这是重要的。因此我们两会之间今后更要加强了解。所以确实是大陆的每一次到台湾去的人,回来之后,都告诉我过去他没有了解台湾的情况。我看台湾的一些文艺团体、文化团体、学术团体到大陆来,也逐渐地了解大陆,所以,彼此都在发展当中。”

  焦仁和接话说:(录音)“在您的指导下,这几年的发展是‘日新月异’。台湾的经济当然也在发展。如果两岸的气氛趋向缓和的话,到台湾去看的地方也是很多的。”

  汪老感谢焦仁和在回台之前专门到上海来看望他。他认为,两岸“两会”要继续努力,特别是在一些事务性的议题上要多会面、多商谈,在会面商谈中增加了解,建立共识,特别是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一段只有七八分钟的会面谈话录音,历史性地记录了一位海峡会会长对台湾来宾的尊重,对两岸关系的关切,以及对两岸关系走向的深深刻思考。他的谈吐,他的笑声,真实反映了汪老当时的思想感情。今天重听汪老这段谈话,让我们更加领略到一位长者的大家风范,感受到汪老独特的个人魅力。

  汪老离我们远去了。连日来,海峡两岸同胞对汪老的离世之所以同声悲悼,是因为汪老生前是凭着睿智、影响力、学养和儒雅风范,在两岸由敌对走向沟通、接触、交流、合作,乃至共同追求统一目标的进程中,尽心尽力地扮演了历史所赋予的角色,是他为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我感到,现在两岸同胞对汪老的哀思,应该转化到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力量上来。近年来,虽然两岸交流互动出现许多积极的因素,但是两岸关系仍没有实现根本性的突破。两岸只有沿着和平统一道路继续前进,才能让汪老含笑九泉。而“汪辜”(包括“汪焦”在内)在交往会面过程中,展示的中华民族相互尊重、真诚相待的优秀品质,这是台湾当局现在应该好好学习的。只有务实调整、负起责任,迎合主流民意对两岸共赢的迫切要求,两岸“两会”之间才能出现汪老所期望的“再见、再会、再议”的局面。(作者:张玉龙;系海峡之声广播电台首席记者、上海记者站站长)

  (供稿/中国华艺广播公司 王飞)

 
编辑:张明】
  相关专题:海协会长汪道涵先生辞世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