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12省GDP缩水 经济普查引发中国各省排名“地震”

2006年01月12日 08:53

  中新网1月12日电 经济普查不仅一下子就改变了各省(市、区)原先排定的“英雄座次表”,更由于其挤干水分的作用而引起强烈关注。今日出版的《经济参考报》报道称,有消息表示,经普查数据调整后,全国31个省(市、区)GDP总量排名,共有5个省(市、区)位次前移,7省(市、区)位次后移。

  报道称,各省(市、区)对经济普查修订后的GDP排名之所以如此受重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中国当前,GDP经常被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硬指标”,GDP数字高,说明干部能力强,可能升迁;数字低,就被认为分管官员能力不行,不但升不了官,还可能被“末位淘汰”。

  正因为经济增长指标常被作为评价考核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各省,乃至下面的市、县,都对地方的GDP数字十分重视。于是就有人开始考虑对GDP注水。数字显示,2004年各省区市上报的全年GDP汇总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速相比,高出3.9个百分点,总量差距高达26582亿元,相当于中国西部地区十一省一市的GDP总量。

  为何统计数据会有这么大的误差?当然有技术方面的问题,比如有些地区受到年初制定计划指标的影响,落实指标时层层加码;核算工作不规范;资料来源不同;重复计算等等。但是,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却表示,最根本的问题并不在于技术。他说:“有些地方仍然过于看重GDP,报送统计数字时左顾右盼、层层加水。”

  这一情况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统计部门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数据准确。比如说从2005年起省级GDP数据要由国家统计局联审,比如说进行经济普查。

  从此次经济普查结果来看,经国家统计局抽查,数据填报的综合差错率仅为4.9‰,让这些注水数字无所遁形,于是共有12个省2004年GDP数字将下调。

  一些省(市、区)修订后的GDP总量反而下降是这次普查的一个特点,这在李德水看来实在是件好事。他说:“这次普查把基础资料搞准了,把过去的水分挤掉了,有的是把遗漏补上了,更准确、更科学,这是个好事情。各地方对这次普查的反映也是很好的,他们都希望搞得准一些,特别是有些历史包袱,20世纪90年代初甚至80年代虚报的数,说不清楚,扔也不好扔了,扔了等于否定以前的政绩,留着是背着大包袱,加进来很困难。这次一刀两断,轻装上阵,进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这是好事情。”

  对于此次经济普查让以往的数据水分挤出,四川省统计局核算处处长王光彩也并不讳言。他表示,消化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规模以下工业的历史包袱是导致四川省这次GDP下调的原因之一。

  从已经公布的地区情况看,2004年度河南省经济总量修正为8554亿元,比初步核算数8815亿元下调261亿元;四川省经济总量修正为6379.6亿元,下调176.4亿元。这些GDP总量下调的省(市、区)经济普查后第三产业的产值也都出现了增长,总量下降主要是因为第二产业产值下调。以河南省为例,调整后的河南省2004年度GDP从构成看,第一产业增加了2.12亿元,第二产业减少了333.2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了69.84亿元。四川省经过此次经济普查,规模以下工业的GDP增加值也比快报减少了192亿元。

  并不是只有河南和四川是这样。据了解,山东、江苏、湖北、辽宁等省份也都如此。而河南之所以GDP降了261个亿还能保持全国第五位的排名,用河南省统计局人士的话说,是因为排在第六的河北省“经济普查后下调的绝对数比河南下调得更多。”(方烨)

经济普查前后部分省(市、区)GDP总量及排名

注:本表数据为经济参考报采集,仅供参考,最终数据请以国家统计局公布为准。

 
编辑:闻育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打印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