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德隆危机追问:企业违规行为监管为何总在风雨后

2006年01月20日 09:50

  中新网1月20日电 唐万新19日在武汉的受审,似乎将给延续近两年的德隆危机划上了一个句号。

  据中国青年报援引新华社评论文章指出,但是,德恒证券、金新信托、伊斯兰信托案和本案已经或即将做出的司法追究,并未停止人们对资本市场、金融监管者和地方政府的质疑和追问,为何对“问题企业”的介入总在危机爆发之后?“问题企业”的过错为何需要政府埋单?投资者是否还需为将来类似的危机付出代价?人们对监管方的诟病,显然并非始于德隆危机。对企业违规行为的“监”和“管”,为何总是姗姗来迟?

  文章指出,2004年4月德隆危机爆发之初,新疆方面尚不知庞大的德隆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出了多大的问题”。在成立以自治区常务副主席为组长的“德隆危机协调小组”之后,经全力核查,新疆才首次摸清了德隆系的“树结构”:德隆国际控股新疆德隆、新疆德隆控股屯河集团、屯河集团控股屯河股份、屯河股份控股天山股份、天山股份又入股伊斯兰信托……

  暴露出来的问题令人震惊:由于德隆从产业抽取资金填补金融窟窿,新疆屯河直接损失5亿元,当地农村信用社的16亿元资金也卷入其中,而因委托理财深陷资金黑洞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更是数目惊人。

  文章称,其实,德隆危机爆发之前,有关方面并非毫无觉察:固定收益率最高达22%的委托理财,利从何来?而2003年10月挂牌成立的新疆银监局,也已盯上德隆旗下的金新信托———为何2003年前10个多月亏损,年底突然就变为赢利?

  2004年2月,新疆银监局派出现场检查组,对金新信托的盈亏真实性进行调查,发现其高管人员长期不在岗履职、公司经营管理混乱。但遗憾的是,此时离危机爆发已为时不远。

  除却对监管部门的期待,专家认为,加强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使监管关口前移的关键。

  多年从事上市公司财务研究的专家贺宛男说:“这些问题企业通常采用资产重复抵押的方法,向许多银行借债,一元钱的资产结果可能获得了10元钱的贷款。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最多宣布破产,可银行的贷款就成了无法追回的坏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然有恃无恐。”

  贺宛男认为,如果能建立起覆盖全国的信用体系,上市公司及其主要关联人的信用资料由全社会共享,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盲目扩张、巨额融资带来的风险,监管部门对由此产生的危机也将由“事后处理”变为“风险防范”。(潘清 刘宏鹏 周梦榕)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