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香江漫话:惊蜇日,鹅颈桥下劈啪“打小人”(图)

2006年03月07日 08:45


    3月6日为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香港许多市民按民俗习惯来到湾仔鹅颈桥下打“小人”﹐祈福求平安。作者:赵振清



    3月5日,香港湾仔鹅颈桥一带热闹腾腾,传统的农历二月初七“惊蛰”前夕,打“小人”风俗成为现代都市的一道景观。作者:赵振清



    3月6日是中国农历的“惊蛰”,因为小人在这天出口伤人,所以“打小人”特别多。图为在香港鹅颈桥下,一批婆婆为顾客“打小人”,场面热闹。作者:谭达明

  中新社香港三月六日电 香江漫话:惊蜇日,鹅颈桥下劈啪“打小人”

  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打你小人头,打你小人脚……”一位身着紫红对襟毛衣的“神婆婆”,今天坐在位于铜锣湾坚拿道与轩尼诗道交界的鹅颈桥下,手握一只墨绿色掌了鞋钉的高跟鞋,向垫在砖块上象征“小人”的“五鬼纸”猛击,刹时“小人”被击得稀烂,“神婆婆”即刻将它裹在一只“纸老虎”里一把火烧了……

  今天,三月六日,是农历二月初七惊蜇日,记者见识了根植于香港民间的习俗-─“惊蜇日鹅颈桥下打小人”。

  据说,“打小人”习俗早在唐代已盛行,当时被称为“厌诅”或“厌胜”。这种民间巫术是借助神灵的力量,以诅咒方式对付小人。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和二十三日,以及每月“收日”、“除日”、“破日”都是“打小人”的旺日。而“惊蛰”(新历三月五或六日)更为最多人打小人的日子,因为在此日后,不论害虫或益虫都会全部苏醒,意味着小人亦开始多起来,所以男女老幼皆去打小人,以求新一年事事顺景。

  今日正午时分,鹅颈桥下劈啪之声此起彼伏带着回音,有十数位“神婆婆”在此摆摊设点代为“打小人”,而等待的市民也有上百人之多。

  每一个摆摊的婆婆面前,都放着一个神龛,但是所供奉的却有不同,有红脸关公、白衣观音,也有本地人特信的黄大仙,连异邦的招财猫也有出现;另外少不了的装备,还有一只香炉、一盆炭火、一对卜卦用的杯筊、一叠象征小人的草纸“五鬼纸”、一打好意头的印了美词佳句的“贵人符”……

  但见事主落座后,“打小人”的婆婆先会在神龛前上三柱香,然后才开口询问要打的“小人”之性别、姓名,据说要向神灵诚心禀报,本次行动才会有“法力”。

  之后,婆婆就取出一张“五鬼纸”包了男小人或者女小人,放在硬硬的砖石上,拿着一只穿过的鞋,一下一下狠击在纸“小人”身上,口中还念念有词,直到“小人”遍体鳞伤。

  神龛前都放着一块生猪油,被打后的“小人”被婆婆提了在生猪油上横扫几下,据说是为了让猪油堵住“小人”口,从此不要再乱咬人;最后,这个“小人”还会被一只“白虎”一口咬住,叼到火炭盆里烧成灰。

  之后,有些婆婆还会取了一叠“贵人符”,在事主前胸、后背、头顶、手脚轻轻拍抚,意味请了贵人来相助。

  有些婆婆,事后还会在客人身边撒上一把绿豆米,用以赶去事主身边的小人;再取出一对杯筊掷地,待两只杯都阳面朝上,象征神灵已经接受“打小人”请求,才叫事主向“神灵”致谢,表示仪式完结。

  现场所见,来求婆婆“打小人”的以女子居多,年龄大约在二十至六十之间。一位婆婆说,她的客人大多是因生活不顺境、工作不如意、身体抱恙、情场或赌场失意;每次“打小人”,收费四、五十元港币。

  记者就见到一位母亲带着女儿,极其虔诚地在祈求着,看到“小人”被烧,眼中都闪着激动的泪花;也见到一位壮硕男子,要让婆婆用“贵人符”周身扫好几遍;还有三位白领妙龄女郎结伴而来,看到所打“小人”被白虎吞吃,笑眯眯一脸轻松,立刻相约去时代广场逛街了。

  就记者观察,似乎人们对“婆婆”们的信任度也有不同,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红衣婆婆生意最旺,甚至需要人帮手收费,也有的摊前则无人光顾。

  有对排了两个多小时的老姐妹告诉记者:因为红衣婆婆“打小人”打得最烂,所以每年都来请她为全家“打小人”,防止“小人”靠近,真的可以保佑全家一年顺景。

  记者在网上搜索“打小人”,发现这个行当也“与时俱进”了,竟然有专门的“打小人”网站,可供生活忙碌的人们,随时泻忿。

  到底如何看待“打小人”风俗,台湾出版的《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中,有一篇《香港地区的“打小人”仪式》。文章认为:“打小人”其实是人的泄气行爲,是一种打开“死结子”的解困法。它的过程虽不合科学原理,但背后的意义却合乎科学思想,这种打开“死结子”的解困法,跟心理医生教病人通过撕碎报纸来泄怨气,其实是同出一辙的。(完)

 
编辑:杜燕】
:::相 关 报 道:::
·香港又见“惊蛰日,鹅颈桥下打小人”民俗奇观
·香江漫话:惊蛰日趣看香港“打小人”民俗奇观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