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中产阶层缺少什么幸福? 有房有车却无安全感

2006年04月04日 07:23

  中新网4月4日电 4月2日《南都周刊》以《中国中产阶层有房有车却无安全感》为题,发布一则调查式新闻。它详细描述了中国“中产阶层”的各方面的焦虑,如“社会保障”的匮乏、“竞争压力”的增加、难有“安全感”等等。《中国青年报》今天刊文称,被时尚传媒贴上美丽标签的中国中产阶层,原来也有本难念的经。

  一提到中产阶层,它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幸福”,而各种调查却以确凿的事实打破了这层幻觉。也许有人会问:如果“位尊而多金”的他们不幸福,那么普通百姓还不生活在地狱?不是这样的。不幸的阶层各有各的不幸,幸福和物欲享受是两码事。

  不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政府,都习惯于把幸福定义为“物欲”,所以我们才不约而同地崇拜GDP,不约而同地挤向大都市。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我们简单地把人的幸福等同于物质享受的不断升级。在笔者看来,这是片面的。虽然幸福须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作基础,但两者绝不是等同的。

  比如,《幸福研究杂志》近日公布的“生活满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哥伦比亚、乌拉圭等南美国家和非洲国家加纳名列前茅。与此相比,英国反而被远远甩出前20名之外。虽然乌拉圭仍然没有摘掉贫穷、高犯罪率和贫富不均的帽子,乌拉圭人的幸福感近些年却增长了近10%。这样,我们就容易明白内地中产阶层为什么不觉得幸福了。

  首先,中产阶层的“社会保障”的匮乏、难有“安全感”都是指向“社会公共品”的。社会保障机制的匮乏和政策调整的随意性都可能随时会剥夺中产阶层的一切财富,他们不由自主地生出忧虑。其次,他们的“竞争压力”增加,他们不断追求高工资,这与个人主义、物质欲望膨胀有关,所以他们生活得如蚂蚁一般,怎么能感受到“幸福”?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是个体原因,看似差别很大,其实病因是相同的———那就是把物欲等同于幸福。政府不能及时改变以往只注重效率的执政观,没有注重加大对“社会公共品”的投入,没有细致入微地考察公民生存状况,眼光仅仅停留在宏观社会的层面。与此同时,个人则必然惶惶不可终日,在担忧和不断追求财富和安全感的重压之下生活。从中产阶层生存状态折射出的东西,也是这个社会的症结所在———过分注重物欲的满足,而忽略了社会公共生活和个人的精神满足。

  这个难题似乎可以从近年来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不丹模式”中找到一些灵感:他们的政府执政理念是“施政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国民幸福总值指标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方面组成。虽然不丹人均GDP只有700多美元,但人民却很幸福。我们的中产阶层的不幸福,根源恰恰在于我们的执政理念和主流观念是把物欲主义等同于幸福,从而忽视了真正的幸福,即社会公共生活和个人的精神满足。

  财富要有“确定性”才会带来幸福,生活要有“保障”才会幸福,社会要“和谐”才会幸福。中产阶层所缺少的,可能至少就包括这三类最急需的幸福。

 
编辑:宋方灿】
:::相 关 报 道:::
·年收入10万抗不过一场病 中国中产阶层还很脆弱
·中产阶层初具雏形 2020年形成中产型社会结构?
·《中华文摘》文章:中产阶层都是谁?
·20年内中国中产阶层规模可达到总就业人员的40%
·有调查称中国中产阶层在社会中所占比例为11.9%
·《中国新闻周刊》:一个上海中产阶层社区的噩梦
·探访北京“中产阶层”:工作繁忙、毫无悠闲感觉
·“中产阶层”≠“中等收入”
·大城市中产阶层扩张 二次置业步入“黄金期”
·谁是中国城市的中产阶层? 如何从"洋葱"到"橄榄"
·谁是中国城市里的“中产阶层”?
·昔日“白领”概念被置换 申城崛起“中产阶层”
·专家透露:中国的中产阶层正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
·专家文章:中国社会的“中产阶层”目前仅具雏形
·自我估价高涨 中国“中产阶层”仍是泡沫概念
·中产阶层拉动中国消费增长 企业家阶层正在形成
·分析显示:中产阶层拉动二00三年中国消费增长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热线:(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