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对垄断企业理应征收暴利税

2006年04月05日 13:05

  国家发改委近日宣布,从3月26日起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水平,同时将对石油开采企业征收特别收益金。4月3日,三大石油集团中的中石化表示,已经接到国务院与财政部通知。这意味着业界不少人士一直企盼的石油“暴利税”,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我们所关注的是三个方面:一是征收暴利税是否应扩展到其他一些垄断行业;二是如此庞大的暴利税金额将流向何处、用于何处;三是垄断企业会不会以大幅提价的方式将上缴的暴利税总额转嫁到普通消费者身上。

  国家发改委的通知已经说明,将可能形成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将再次涨价。对于三大石油巨头来说,涨价的利好能否抵消甚至超过征收暴利税的利空,目前还不可知。然而,以常理观之,“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谚语自是有其空间的。这对于广大的普通消费者而言,未必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然而,无论如何,中央向石油开采企业征收特别收益金,意味着这一行业庞大的国有资产不再只是让几个垄断的利益集团和一少部分人得利了。由于对石油开采企业征收的特别收益金占到其所获利润的10%-20%,因此,这数百亿的新增税收将往何处去,难免成为公众所关心的话题。

  众所周知,国内石油行业垄断极其严重,尤其是在上游开采领域,只有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等少数几家企业才有资格掌握原油的开采权,并由此带来暴利。在近年来原油价格频频上涨的背景下,中石油公布的2005年度业绩,公司以1333.6亿元净利润盖过日本丰田公司而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这也刷新了其上市以来的盈利纪录,净利润增幅高达28.4%。我们不妨算一笔账:温家宝总理不久前在全国两会上曾宣布,今后五年国家财政新增义务教育经费累计将达2182亿元,也就是年均436.4亿元。换句话说,事关民族未来发展的义务教育的新增投入,居然只相当于中石油去年一年净利润的32.72%左右,可见垄断行业利润之丰厚,早已令人咋舌,且已然事关全局发展。

  蹊跷的是,去年底中央财政曾给予中石化一次性补偿人民币100亿元,理由是“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位震荡,因国内成品油价格长期不到位,致使原油与产成品价格倒挂”。而这100亿,等同于中央财政未来五年在职业教育方面的计划总投入!在中石化总体上获得巨额利润的前提下,此等补偿难免让公众存疑:为什么垄断企业亏损由国家财政也就是纳税人的上缴税收来支付,可是盈利了却与公众利益关联甚少,甚至是相反?我们知道,去年在国际油价上涨的情况下,某些石油企业罔顾国内经济安全,大量选择出口,加剧了国内油荒的紧张局势,并由此给社会带来庞大损失。然而这个时候,全民这个最大股东的利益何现呢?垄断企业自己赚钱,全社会为其垄断的恶果埋单,是典型的部门经济效益损害全局性的社会效益。

  把即将征收的暴利税用来补助弱势群体和公共建设,乃是必然之趋势。对三大石油巨头的暴利进行征税,是因为原油资源属于国有,理应全体公民受惠;何况,石油巨头的超额利润并非因为自身的运营能力,而是很大程度上在于垄断资源的占有。至于在征收暴利税之后,石油巨头会不会利用油价上涨将税收成本转嫁到普通消费者身上,则是另外一回事了。不过,无论油价是否上涨,对石油垄断企业进行暴利征税也应是当然之事。

  可是,依靠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的行业并非石油一家。诸如电力、电信甚至房地产行业都存在垄断和暴利现象,只不过程度有所差别罢了。这些行业是否也应该征收暴利税呢?亦是有关部门下一步可以考虑之规划。

  需明确的是,征收暴利税一定是出于公众利益的目的。而要从根本上使得总体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众利益相一致,必须打破垄断,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使得现代市场体系全面健康地发育,这才是正解。(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宋方灿】
:::相 关 报 道:::
·“暴利税”已正式亮相 中国开征石油特别收益金
·石油暴利税VS燃油附加税 石油定价机制的较量
·燃油税近期不会出台 明年中国或开征石油暴利税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热线:(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