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电讯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从端午节到中山装:国人还会遇到多少“尴尬”?

2006年04月17日 16:42

  中新网北京四月十七日电 题:从端午节到中山装:国人还会遇到多少“尴尬”?

  作者:韩静怡

  本月上旬,“中山装”被马来西亚内阁批准为该国“官方替代服装”!

  曾几何时,“中山装”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多么的熟悉。 二十世纪初,作为政治家的孙中山先生,尽管并不擅长服装设计,却硬是在百忙之中亲自设计并推广这四个袋、一排扣的“中山装”!令人至今也不得不佩服这位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中山装虽小,其意义却难以言表!

  如今,国人已经对身着西装的“现代”装束习以为常,中山装似乎已成为一种“历史”。但是,这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制造”,却在马来西亚受到如此的垂青和礼遇。对此,国人心底是否生出几分“羞愧”?

  由此想到去年的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世界无形文化遗产名录一事,当时此事曾令多少国人感到“汗颜”。端午节的发源地是中国,最早开始过端午节的是中国人。然而,真正把这种历史文化活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却是我们的邻居韩国。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文化“尴尬”,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是否在一次“心动”之后、又会进入新一轮的“麻木”?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社会的发展需要交流、需要借鉴、需要互通有无,但我们也不能丢掉自己的“瑰宝”!

  看看我们的邻居吧!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便开始立法保护文化遗产,保留传统文化之多令人惊叹;韩国自六十年代开始便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搜集整理研究,甚至制定了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相比之下,我们的内心是否感到惭愧?

  对于此类“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文化尴尬,我们应该少一点感情的发泄,多一点理性的自省。作为炎黄子孙,国人更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光大传统文化的重任。但愿今后我们少些“端午节”、“中山装”这类的“汗颜”、“羞愧”与“尴尬” !(完)

 
编辑:陶光雄】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