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讯稿|图 片|图 片 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专家:共同构建稳定经济合作机制是两岸共同需要

2006年05月15日 10:24

  中新网5月15日电 香港经济导报刊登上海浦东台湾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盛九元的文章,该文分析上月中旬于北京召开的两岸经贸论坛的成果及影响,指出应共同构建稳定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大中华区域经济整合与两岸经贸交流,此举是大陆的需要,更是台湾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及避免被边缘化的需要。

  文章认为,今年4月的两岸经贸论坛引起举世关注和积极的反响。论坛的举行对于缓和因陈水扁极力推动“终统”、“公投新宪”而导致的两岸紧张,以及因提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而形成的经贸紧缩都产生了积极而正面的影响,对深化两岸经贸交流、提升经济合作层次有积极而重大的推动作用。

  从民进党内部分人士的反应来看,可以看出,民进党当局也认识到,所面对的并不是两岸经贸论坛本身,而是论坛所反映出的两岸民意和大陆庞大的市场机遇。也反应出两岸交流的民意是不可逆的。

  文章分析说,此次论坛不仅规模大,层次高,议题广泛,讨论深入,还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其一,议题集中深入、针对性强。论坛的举办是对“五项愿景”的具体落实,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两岸人民交流的重要平台。“七点建议”,客观务实、针对性强。其二,讨论务实、务实推动两岸经贸往来的进一步发展。就建议本身来看,有很多内容在论坛举办之前就已经通过学者与工商界的广泛讨论并达成了共识。其三,企业界人士的广泛参与成为论坛中的最大亮度。与会台企界人士包括70多家岛内知名的企业负责人及其代表,涵盖岛内各行业,基本是代表台湾产业发展方向或是具有支柱效应的大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值占台湾地区总产值的48%,可谓“半壁江山尽出”。

  文章指出,此次论坛最值得关注的共识就是建立起相互沟通与协商的平台。正如国共两党领导人所反复强调的,论坛并非只是两党交流的平台,而是两岸各界、各社会团体、各方面人士交流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两岸的各种观点、各种声音、各种呼吁、各种需求,只要是有利于发展两岸经贸关系、便利民众交流交往、有助于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都会得到积极的响应与落实,因此,此次论坛实际上是为两岸的和平发展构建起互相沟通与协商的机制化平台。

  文章亦认为,此次论坛明确提出共同探讨构建稳定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众所周知,实现两岸共同繁荣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努力推动两岸经济关系实现正常化、规范化、稳定化,消除在两岸经贸关系中的各种障碍,这就需要两岸学者专家、工商界人士就两岸经贸合作关系、两岸共同市场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力求以更具有包容性的方式寻求构建两岸经济合作的机制化平台。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一直是两岸关系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因此,文章认为要积极推进大中华区域经济。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相当密切。各项统计数字充分说明,两岸经贸往来不仅拉动了岛内经济,增加了民众就业,而且提升了居民收入,促进了社会的繁荣。由此可见,任何对两岸经济合作加以人为限制和干扰的做法,都将最终损害到台湾地区的经济以及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

  文中指出,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在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和大陆经济强劲增长的背景下,积极推进大中华区域经济整合与两岸经贸交流,是大陆的需要,更是台湾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及避免被边缘化的需要。

  近十年来,在“台独”势力“戒急用忍”政策主导下,台湾地区经济增长排名由亚洲四小龙之首降为最末,岛内外资纷纷出逃,经济发展相对停滞。在全球分享大陆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时,台执政当局的封闭与紧缩政策,使台湾地区及台商失去稍纵即逝的发展良机,在区域经济整合中也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因此,突破人为障碍,加强两岸经贸交流、深化两岸经济关系已成为两岸最大的民意与需求。

 
编辑:吉翔】
 

专题:两岸经贸论坛在京举行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