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企业国际化任重道远(2)

2006年06月12日 09:58

  商家面对恶劣国际环境

  走在国际化道路上的联想集团屡遭黑手。明明是一桩最普通不过的政府采购行为,在某些美国政客和媒体的歪曲与炒作之下,忽然成为“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政治行为。至于理由,则是联想具有中国政府背景。即使管理层发表声明,短时间内也难以令美国反对者改变看法。

  中国企业海外扩张,与国际500强在发展中国家挥舞支票的国际化不可同日而语。中国企业走向国际,都被发达国家企业视为“潜在竞争对手”。在过去,“中国制造”只是低附加值、廉价商品的代名词,而现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目标,是直奔商业价值链的高端而去。对此,各路对手焉能不察,更不会坐视不理,故此才会十面埋伏,险象环生。

  例如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投资,不仅要获得企业股东和常规监管部门的批准,更要通过包括美国等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这类高级别政府机构的审查。对于本来“体质不强”的中国企业来说,遇到这样的寒流和逆风,又怎能期许短时间内能出现国际化的理想局面呢?

  海外市场不是一场通过欢快的奔跑就可以轻易定下名次的竞赛。相反的,这是一条布满陷阱与绳索的曲折道路。因此,对中国企业的相关实践,应该给予客观的对待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从更宽阔的角度来观察,当一家企业跨出国门时,它的行为已经不单单是企业行为,而是国家行为,完全依靠企业去取得成功是困难的。我们一味地指责中国企业在国际化中的问题是没有用的,真正需要的是想出更好的办法,给予更有力的支持。

  政府应支持企业走向国际

  企业界须要建立更自觉的“国家战略感”,但与此同时,它们也有理由期望一套更能考虑商家利益的国家战略。如何使“国家战略”与“企业战略”合拍,是这一代必须要走全球化路线的中国企业家们所面对的重大难题。

  20年的内向型发展,使政府和企业的目光都紧盯在本土社会,而政企互动模式也以政府为主导。下一个20年,中国企业便非向外走不可。当年日本、韩国进入主流商业世界时形成“举国合力”的“政商协同”格局,迟早也会在中国出现。否则,仅仅靠企业在海外独力奋战,不仅过分残酷,而且也没有实际的意义。

  我认为,主观和客观上还没有遇到适当时机的企业,如果目前在国内能维持良好业务,就应该安心留在国内发展,以不走国际化路线方为上策。如果被逼无奈要“走出去”,那就必须充分做好心理上和物资上的准备。

  同时,走出去的企业也应得到政府的支持,这样出海遇到逆风的时候,至少还有可回旋的余地。作好持久战的准备,是为中策。

  如果一意孤行、好大喜功,一心希冀在海外混水摸鱼,求能侥幸成功,显然是下策,结果可能落得仓皇北顾,徒增笑柄。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市场已经转向国际化,竞争非常激烈。因此,中国的企业家应该先要好好想一想,如何在国内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建成自己的攻守壁垒,才可奢谈国际化计划。

  (稿件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韩方明、是旅居香港的投资银行家,中国全国政协委员,本网转载时略有删节)

[上一页]  [1]  [2]

 
编辑:闻育旻】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