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专家与大众评说"国学大师"评议:一场喧哗的选秀

2006年06月16日 09:18

  近日,由国学网、人民大学国学院、百度等联合举办的“我心目中的十位国学大师”网民投票评选结果揭晓,这项评选活动揭晓后,引发了不少争论。不少网友强烈质疑鲁迅、蔡元培和郭沫若的入选,由此又引发了对“什么是国学”、“谁能称得上国学大师”的争论。

  选国学大师成了选名人?

  在百度国学贴吧内,一位名叫“大师后人”的网友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广大网民对国学知之甚少,对国学的概念定义似是而非,不能区分。50名候选人中,有许多并不为人们熟识。这次评选,其实变成了一个评选名人的活动,如果李宇春参与投票的话,她的票数也绝不会少。”

  梁冬对此表示反对,他认为,实际上关心国学的人才会搜索到百度国学频道和这个评选。以前是只有专业人士的小圈子对此有话语权,现在让那些不靠这个吃饭的网友来选举有什么不可以?

  热闹评选与学术无关?

  葛剑雄等学者也对此次活动提出了质疑。葛剑雄认为国学不是超女那样的游戏,它是非常苦的学问,可能要坐上几十年冷板凳,这种热闹的作秀与学术本身毫无关系。

  主办方释疑

  梁冬(百度副总裁):大众关心就是力量

  新京报:鲁迅和郭沫若当选“国学大师”受很多网友质疑,你怎么看?

  梁冬:我们的主题是“选出你心目中的”国学大师。一个人成为社会人就得接受被别人评判的待遇,被表扬或者被批评都与他本人无关。这不过是说明了有一部分网友认为鲁迅和郭沫若是他们心目中的国学大师。当今社会应该是能够容纳不同的观点,网友有发言的权利,我们要捍卫他们发言的权利。

  新京报:有些专家认为评选出来的10个人几乎和真正的“国学”不搭边,你怎么定义“国学”。

  梁冬:这要看是从哪个标准去衡量什么是“搭边”了,可能另外一些人认为他们之间是搭边的呢。上百万张选票足以汇集成集体意志,而且引发争论是好事。

  说明大家对国学更关注了,其实国学的涵义很丰富,并且是动态概念,让更多人讨论鲁迅和胡适这两个曾经站在新文化阵营的人,那么他们的思想能不能成为新的国学?李白在小酒馆里写的诗成为国学,谁能知道李宗盛的歌词在1000年之后会不会成为国学呢,我们要有更开阔的历史观。

  新京报:但还是有人说这种热闹的评选本身与学术本身毫无关系。

  梁冬:没有争论就不会有人关注,没有讨论就不会有传播价值———大众关心就是力量。参与投票的网友是长时间散落在各处的民间国学爱好者,他们基于一个需求聚合在一起进行讨论,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

  专家观点:被时尚化的国学与国学大师

  ●庞朴(“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

  ●吴小如(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新京报:这次国学大师评选结果是否有出乎你意料之处?

  庞朴:和我想的差不多,但我想大家对于鲁迅会有争议,他自己也不会同意这个称号,只能说他们都是国学研究者。

  吴小如:我认为还是公允的。评出来的10个人影响都不小,但归不到一类去。比如,蔡元培先生的著作也不少,但他的学术理论著作不是特别突出,功绩在于教育;另外,对于胡适的学术成就,也有不同的争议。郭沫若比其他人更有争议一些,虽然他最后落叶归根是搞古代史,但在他的一生中,主要是作家和政治界有影响的人物这两个身份占的比重更大一些。

  新京报:怎么看待这次网友选举国学大师的事件?

  庞朴:它只是反映了网友中一部分人的看法,并非给国学定论。它和超级女声一样,专业人士反而不会去投票。这个事情也不可能由学术界去做,研究学问的人没心思做这个事情。

  吴小如:这也是个好事,说明网友对于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提上日程了,把目光转向了学术界。至少老百姓都知道,这些评选出来的国学大师是了不起的学者,而这些人至少是跟学术界有千丝万缕联系的。

  新京报:你怎么定义国学以及国学大师?

  庞朴:大师是指某个领域的权威人物。所谓国学即是指中国的学问。国学是相对西学而言,在西学进入之前,没有人提出“国学”这个名词。国学主要是文科,还包括自然科学、天文学、水利农业、医学、数学等。

  吴小如:国学现在变成了一个时髦的词,一人一个说法,国学大师本身该有谁没谁,也不好界定。但我觉得核心的东西是传统文化,经史子集文本必须熟悉。过去有很多学者的成就,都不比10个人差,譬如顾颉刚。网友的标准主要是看社会影响,而大师的成就并不是靠投票投出来的。他们的个人成就是普通网友所不熟悉的,网友究竟看过这10位学者的多少著作?我认为自己没有发言权,因为没有全面研究过他们的著作。

  新京报:调查显示,40%的网友表示看过1至5部国学著作,究竟哪些作品可称得上国学著作?

  庞朴:我很怀疑这个问题,看了鲁迅的《呐喊》,算是读过国学著作吗?既然鲁迅名列10位大师之一,说明有人以为,读了鲁迅的5本作品就是5部国学著作。国学著作主要指100年前的传统的经史子集,100年内产生的国学著作只是凤毛麟角,评选出来的人,有很多也是对以前著作的继承、研究和延续。

  吴小如:中国的书浩如烟海,但读什么书差别太大了,看一本《国学概论》和彻底地把《周易》弄清楚,能算作读过国学著作吗?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是国学入门的好书,所以这是无法衡量的。

  新京报:王国维的国学大师地位在学界是否无可争议?他可称国学第一人吗?

  庞朴:在评选出来的这几个人里,王国维是国学根底最深厚的一个人。学问是一回事,个人在历史上的遭遇则是另一回事。谁敢说自己是国学第一人?每个人都是术业有专攻,很难比较。

  吴小如:网民大概都是受王国维名声的影响,他涉及的方面确实也很多,红楼、戏曲、考古、训诂等等,他也会作诗填词,至少这么多年来批评他的人很少,他是一个基本没有什么争议的大师。同在10大国学大师之列的郭沫若与鲁迅,就不好与他相比了。

  大众观点:钱穆不应该被遗漏

  ●叶萱(媒体从业者)

  作为一种网络的大众评选行为,这个活动本身可能具有各种不确定性。比如,参加评选的网友真的对“国学”的定义有全面的了解吗?还有,这些候选的学者,每一个人的成就是什么,网友也许并不是很确定。在这么多不确定的因素下,评选出的结果当然就会有很多争议。

  什么是国学?其定义非常宽泛。有观点认为,国学就是针对西学而言的,这是否意味着一切传统文化都应该算作国学?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觉得把鲁迅算作国学大师也未尝不可。关键在于“大师”

  这个称呼用在鲁迅身上,可能有点重。这十个排名最前的人,很多都是名气大于学术成就的,有些在名单之外的学者,可能成就反而更大。,钱穆至少不应该遗漏在外,因为钱穆不仅有自己学术上很深的功力,而且还写了很多普及的读物,如《国学概论》等。

  网友的评选本身就是非专业的,没有必要对这个结果太在意,但如果有专家认为这个评选结果不全面,那正好说明大众对国学了解不够,应该加以普及。专家的责任不仅在于研究,更在于普及。

  国人普遍对国学了解浅薄

  ●李峥(北大中文系学生)

  我认为,国学就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中国文化精髓,比如文化遗产、古文等。国学必须是有延续性的东西,所以,最好的国学大师也应该是一方面继承了古代文化上的精华,另一方面也能为未来发展指明道路的,必须有一定贡献。最好的国学大师在古代,如果一定要从现当代的国学家中选出一位,那我会选择鲁迅,因为他一方面受传统文化影响,明晰中国骨子里的东西;另一方面,在一个社会转型期中,他能够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开创了文化新局面。

  我对国学的了解只能说很浅,目前只停留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领域。我觉得,有必要在大众中普及国学概念,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这也是提高个人素养的重要部分。现在国人普遍对国学、对中国文化本质了解很浅薄,如果还要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自己就得先知道国学是什么,然后才能把正确的、本质的东西介绍出去。

  举办这种活动不是不好,但选出来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东西。大众所知道的肯定是比较有名的人,比如鲁迅;但对章太炎,大众不一定了解。所以这种评选并不精准,在专业上没有任何价值;但这些中国文化名人大家能去关注,还是不错的。

  【来源:新京报;作者:刘晋锋、甘丹、金煜】

 
编辑:张磊】
:::相 关 报 道:::
·"十大国学大师"首期评选结束 鲁迅入选引起争议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