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台湾写真:“凉面王”陈逢秋与他的兰花亭(图)

2006年06月26日 08:21

    六月二十五日中午,台北市的民众正在“凉面王”兰花亭总店门外排队等候外卖。 中新社发 陈立宇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台北六月二十五日电 题:“凉面王”陈逢秋与他的兰花亭 

              中新社记者陈立宇 邹辉

  凉面并非道地的闽菜,但在台北却不乏凉面店,少说也有百几十家,位于重庆南路三段,历四十年不衰,越开越旺的兰花亭凉面总店,是其中的翘楚,名副其实的“凉面王”。

  台湾《大成影剧报》曾报道说,娶了此地美娇娘做太太,对“吃”也有相当品位的香港影星成龙,每次到台湾,友人常会到兰花亭买凉面供他解谗。

  当记者慕名前来采访时,正值中午时分,见到的是兰花亭的售卖窗口排着一列等待外卖的市民,店面看起来虽不算大,只有约二百平方米,但里面坐无虚席,顾客盈门。

  年约六十开外的店主陈逢秋正满头大汗与员工忙碌着,当他得知记者来意后,热情地讲述了兰花亭凉面从未被其他流行食品打败,至今屹立不倒,连锁店越开越多的故事。

  一九六六年的台北,吃凉面的风气还不盛行,陈逢秋的父亲、推着一台手推车在汀州街头卖凉面的陈玉成老先生,却于此时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凉面的基本食料就是面、黄瓜丝和调味酱,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一般人都会做,但却是硬功夫,竞争十分激烈,来不得半点花巧,要做到口味被众人喜爱其实并不容易,我父亲也是在历经多次失败和尝试后,才成功将大陆传来的川味麻辣凉面,改造成略带酸甜味,配搭优质的日式味增汤,适合台湾民众口味的独特凉面。”谈起往事,陈逢秋显得颇有感慨。

  一九八七年,随着父亲的年老退休,在银行任职的陈逢秋辞去优厚的工作,接手父亲开创的凉面生意。为了发扬光大父亲的事业,进一步打响老店的知名度。他决定取母亲和妻子名字中的各一个字,以兰花亭作为凉面店的招牌,开始打拼。

  如今,兰花亭在台湾已有十家分店。最近在花莲又准备再开一家分号。陈逢秋说:“现在是夏天,正是凉面的旺季,仅重庆南路这家总店,每天可卖出千余盒,主要是外卖,即便是冬天的淡季,每天也可卖出几百盒,加上还有其它小菜配搭,生意一直表现不俗。”

  记者看到,在兰花亭里面,摆放着多份的获奖证书,其中包括一九九八年荣获台湾食品金牌奖风云奖,二00二年以凉面和味增汤获台湾优良食品评比金牌奖。这些都是当年食品奖的最高荣誉。还有一份是台湾红十字会表彰他捐赠了一辆捐血车。

  陈逢秋说:“我生意做得不错,钱挣自于社会,就必须有所回馈。”从其它表彰书还可看出,他时常捐款资助慈善事业和体育团体。

  当记者请陈逢秋用一句话来概括兰花亭凉面的特点时,他说“就是面Q、酱香、瓜甜、汤优”。他还分别调出了“芝麻花生酱”、“大蒜辣油酱”和“芥末酱”口味的凉面供记者品尝,果然名不虚传。

  尽管打理着十家连锁店,思谋着发展大计的陈逢秋已没多少空闲,但只要一有时间,他总会来总店亲自下厨。他说:“在这里工作的多是老员工,彼此很有感情,加上我也干习惯了,不亲自动手,反而难受。”

  他,又使记者想起了那句耳熟能详的歌词:“爱拼才会赢”。

  临离开时,记者问陈逢秋是否有到大陆投资开分店的考虑。他说:“感觉上海、北京应是不错的地方,关健是要找到好的合作伙伴。”他确有这方面的打算。  

 
编辑:秦欣】
 

专题:驻台记者专栏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