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市场“天津会议”寻破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中国碳市场“天津会议”寻破局

2010年10月13日 11:4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张不大的演讲嘉宾桌后面,挤满了与中国碳市场相关的重要人物。京、津、沪三家交易所负责人齐齐聚首,还有来自发改委、非营利组织等机构成员也均到会。坐得满满当当的嘉宾桌下,观众席更是围得水泄不通。有共识也不乏争锋,各种碳市场发展的关键议题都在此展开了讨论。

  这个名为“中国碳市场的启动与能力建设研讨会”,正是联合国气候谈判天津会议主会之外的一场边会。此外还有“中国碳市场未来之路高层论坛”、“中国碳定价”、“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有关中国碳市场的场内外边会,均借天津会议东风,吸引了大量关注。

  自诞生以来就被一些专家称为“有市无价”,甚至是“无价无市”的中国碳市场,到底是前景不明还是大有潜力?困难重重中如何寻求破局之道?在通往坎昆会议的最后一站联合国气候变化“天津会议”上,这个本与会议主旨略有差异的问题,也意外地得到了阐释。

  “我们在这儿谈的思路,都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来献言献策。”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首席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邹骥教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分歧:行业试点碳指标分解条件是否成熟?

  虽然大部分专家基本已经达成共识:市场化手段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工具之一,同时也是必然方向,但是对于目前碳市场发展的条件评估,以及下一步试点工作等具体问题上,专家之间还是不免有一些分歧。

  比如邹骥教授就提出应当引入按行政区域分解以外的碳指标分解方法,比如按照行业分解碳指标的“双轨制”。目前,不同于欧盟等按行业分解碳排放指标,我国仍然是按行政区域来分解碳排放指标,也就是各个省份自行上报所承担的能源强度指标。不过邹骥认为,这样的单纯依靠行政区域分解碳指标,会产生很多问题。

  “如果还依然沿用‘十一五’时期按照行政区划往下分解的道路,就会大大限制中国未来引进经济手段,特别不利于引进排污权交易这样一个长期的制度。因为这样就把一个碳市场割裂了,比如山东省的排放权是很难卖给江苏省的,它只能在省内交易,交易的机会大大下降。”邹骥说。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