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到主动 中石油“号脉”管道完整性管理(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从被动到主动 中石油“号脉”管道完整性管理(2)

2010年10月19日 18:09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冯文兴: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重点是依靠识别与评价。在评价中,首先管道公司采用了统一的方法,一致的标准。

  我们自主研发了定性和定量管道风险评价方法和系统,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实际工作中,我们每3~5年就对一条管道开展一次风险评价,根据本次评价的结果确定下一次的时间。因为管道公司管道线路很长,所以我们首先在全部管道线路实现定性评价。这个过程中,管道公司下属的各个分公司在指导下会对所辖管道进行风险评价,之后由管道公司一起整合结果,判断风险大小。在一些风险较大的重点管道、重点段和站场,再安排更为精细的定量风险评价。这样,既保证了全面覆盖,又突出了重点。此外,我们还开展很多专项评价,例如地质灾害风险,在水体污染敏感区的环境敏感性分析等,从安全、健康、环保等多个角度关注风险。今年,我们首次完成了1.2万公里管道全面的风险评价,并依此制定了系统的风险管理计划,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记者:在管道完整性管理的运行中,先进的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贵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都运用了哪些先进的技术,使得管道能够长久、安全运行?

  董绍华:2001年,北京管道公司率先引进并实施完整性管理。截至目前,公司已经逐步形成多项集成配套技术,并致力于完整性管理技术的有形化,建立了管道安全与材料测试中心,获中国合格认证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为公司安全生产和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这六大类技术主要来源于管道完整性管理。

  我们大力开展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场站工艺与设备技术、管道线路风险与控制技术、管道修复与抢修技术、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压缩机完整性管理技术、地下储气库技术等领域。我们开展了大量技术攻关工作,如管道干线采取高清晰度内检测技术、场站管道的检测采取超声导波检测技术、往复压缩机组和离心压缩机组采用的故障诊断和评价技术,针对管道地质位移采用的地质灾害应变监测技术等,储气库的井检测采取俄罗斯磁脉冲技术等,来保障管道的长久、安全运行。

  冯文兴:在管道完整性管理的运行中,管道公司应用了很多先进技术,主要有三轴高清漏磁的检测与评价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修复技术等。此外,如针对国内使用螺旋焊缝钢管的管道特别多的实际,采用了三轴高清漏磁检测技术,对螺旋焊缝的缺陷和信号进行识别、解读、评定、关联映射,经过艰苦努力,攻克了螺旋焊缝钢管完整性评价的世界性难题。我们提出了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修复螺旋焊缝的方法,成本很低,施工速度快。

  此外,还有一些风险控制技术,比如基于光栅光纤的预警技术,泄漏探测、监测技术,这些技术都是有效的。对于第三方破坏易发、穿越河流等风险较大管道就进行光栅光纤预警。在庆铁线等老管道修复较多,但又要保证多输油且降低风险,就采用减租剂技术等。

  这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对于保证管道的安全、完整具有重要作用。

  记者:除了技术上的创新外,管道完整性管理更需要管理模式的根本变革,需要安全管理理念的突破。近年来,贵单位在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等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

  冯文兴:对于管道公司来说,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实践上。去年7月,管道公司成立了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心,具有管理的职能,负责制定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各种方案和具体实施。管道公司已经将完整性管理纳入管理体系文件,成为日常业务的一部分。这个模式就使得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各种理念和方案得到真正的执行。

  在管理模式上,主要体现在控制风险模式的转变。过去投资改造或者有很多大修就是“一刀切”,而今所有管道以投资这个指挥棒带动大家必须进行风险评价,根据评价指标优先投资高风险点。这样,就由被动应对变成主动预防,由不太清晰地投资变成有针对性地控制高风险,这是积极的、根本的变化。

  另外,完整性管理平台实现了从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变。完整性管理平台需要很多信息的支撑来进行辨识、评价和决策,这样才能使评价、修复和各种投资得到数据的支持。这些数据产生之后,就要求有一个系统来管理,这也是完整性管理本身信息化管理的一个过程。

  董绍华:完整性管理必须有一套管理文件和管理理念。我单位在实施的完整性管理模式重要突破是,理念上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以管道安全、设施完整性和可靠性为目标并持续改进的系统管理方式,管理范围覆盖了设计、施工、运行、监控、维护的全过程,核心是通过对管道的安全状况与关键风险源的识别,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办法和防范措施,将事故后整治和抢修变为事前诊断和预防。

  在管理理念上,由于它是HSE的重要基础,就要与HSE紧密结合,认识到完整性管理在预防性维护方面的重要性,将完整性管理完全融入到体系中。

  明确方向横向延伸

  记者:管道完整性管理在国外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比较成熟。那么,贵单位是如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的?

  董绍华:在管道完整性保障技术趋于成熟的过程中,我们也加大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力度,积极跟踪国内外最新技术动态,积极引进国内外成熟技术,为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展应用型创新研究,形成专有技术,保证了陕京管道安全、平稳和高效供气。

  我公司是中国石油关于国际石油公司平台天然气组的牵头单位,与沙特、挪威、巴西等国都进行过交流。针对射流清管器技术、内涂层与国外进行深入的交流;针对磁力分离器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并定期进行回访;针对MTM非接触式磁泄漏检测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从俄罗斯引进储气库井的磁脉冲检测技术,然后进行攻关。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