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低碳城市:炒得热 做得少

2010年12月06日 08:47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目标。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位专家表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各地建设“低碳城市”的迫切心情,表明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同。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地方建设“低碳城市”实质行动迟滞的反常表现,催人深思;新一轮“低碳城市”热出现的浮躁苗头应引起警惕。

  新一轮低碳城市城建热潮,表明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的认同,但各地在建设低碳城市实质行动的滞后性却引人深思:新一轮低碳城市正在远离它的内涵而成为一个时髦的“头衔”。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至少有100个城市打出了低碳城市的口号。比如,山东德州的“太阳城”名声俨然有赛过“德州扒鸡”之势,而西藏拉萨正计划成为以应用太阳能为主的“太阳城”。

  对于以上如火如荼的城建运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员姜克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表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因为目前业界公认的低碳城市标准是,将建筑、交通、工业这三大碳排放源的低碳规划纳入城市的整体运行规划中,并能使整个城市的碳排放量有明显下降。

  事实上,我国目前没有一座城市有过量化的减排历史,试点中的五省八市,也未提交过具体规划。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气候司曾起草了一份《关于低碳经济发展指导意见》,但时至今日,这份意见并未出台。取而代之的是8月10日公布的《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通知中,国家发改委对进入试点的五省八市明确提出了5项具体任务,其中一条是“明确提出本地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和具体措施”。

  有知情人士表示,这恰恰折射出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困境:地方发改委没有经验,寄希望于意见出台,以向中央取经;国家发改委同样没有经验,寄希望于通知落地,以观地方试点。

  建设低碳城市是一种趋势,但其推行却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在当前很多低碳观念还处于含糊阶段,很多具体的操作路径还需要实践检验之际。

  那么,为什么地方政府对此却热情不减并情有独钟呢?“把低碳成绩与政绩考核直接挂钩或是这轮建城运动的最直接动力。”有分析人士一针见血地说。

  评论员王景曙认为,“如同赶集一样,一些地方火急火燎地亮出低碳城市招牌,显然并不是空洞的诗兴大发。概念兜售的迫切背后,更像是应时应景、踩在拍子上的一场政绩造势,甚至还有更复杂的企图。”

  哥本哈根会议前后,地方官员对低碳会议的前倨后恭或许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庄贵阳指出,“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也许还是政治风险,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就变成政治机遇了。”

  2002年前,一个气候变化战略能力建设项目会议无人问津,8年后,这一个项目再次启动时,明显换了待遇。在半年时间里,仅研讨会就已在北京和苏州举办了两次。

  “大家都想建设低碳城市绝对是好事情,但不要把它当做是政治任务,而要视为一种责任。”作为中国最早研究低碳城市的学者之一,姜克隽曾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宣传低碳城市的意义,那就是创造宜居环境、保障能源安全、在新能源经济领域实现我国技术上的后发优势。

  创建低碳城市,还必需有市民的参与和支持。让低碳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习惯选择,这是城市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仅仅依赖于行政命令,是不可能完成减排指标的,只有市民普遍接受低碳概念,发自内心地享受低碳生活,才能真正打造出低碳城市来。

  本报记者 张萧然综合报道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