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三个中石化”潜行 双雄垄断面临瓦解(2)

2010年12月13日 09:27 来源:经济观察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相对于煤制气项目的 “遍地开花”,煤制油项目的投资更为谨慎。根据本报统计,目前国内预期产业化的煤制油项目有9个,规模达年产3820万吨油品。

  涉入煤制油项目的企业主要是神华、内蒙古伊泰集团、山西潞安集团、兖矿、民企新疆广汇集团,以及外资企业蒙古能源有限公司(0276.HK)。

  此外,贵州省政府正规划,在黔西南州兴仁县巴铃煤化工产业园区及毕节地区织金县绮陌乡建设一个500万吨/年的煤制油项目,预计总投资将达到750亿元。

  上述煤制油的总规模将达到3820万吨/年的产能。煤制油项目一般生产一万吨需要投资一亿元。据此测算,国内目前的煤制油项目投资额将达到3800亿元左右。

  在煤制烯烃方面,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共有在建、拟建以及处于规划阶段的煤制烯烃项目29个,烯烃产能合计超过2000万吨/年,总投资将超过6300亿元。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的专家称,这还不包括煤化工领域内的其他细分行业,比如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等领域内的投资额。目前国内煤制二甲醚的设计产能规模也已经达到1000万吨/年。

  这意味着,在未来数年,煤化工领域的投资额将超过1.5万亿元。如果这些投资最终得到落实,以固定资产计算,相当于再造了三个中石化。据中石化年报显示,2009年,中石化的固定资产约4652亿元。

  巨头的担忧

  煤化工的产品主要是成品油和化工原料,因此煤化工的大规模商业化受到冲击最大的无疑是中石化。

  中石化担忧的是,在下游成品油零售领域内的绝对领先地位将会受到新的冲击。以前,中石化在零售领域内的最大对手是中石油,此外就是民营加油站。在化工领域,中石化的竞争对手已经够多。

  2009年,中石化生产成品油产量为1.1亿吨左右。以目前规划中的煤制油3820万吨/年的产能计算,相当于中石化成品油销量的1/3。

  目前已经有两家煤制油生产企业获得了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神华集团子公司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和伊泰集团旗下的成品油销售公司。“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传统的石油企业外,又来了煤炭企业的竞争。”中石化内部的专家说。

  该专家还称,中石油、中石化并没有“坐视不理”。两巨头一般会通过科研机构以及业内专家向主管部门 “建言”,建议应防止煤化工投资过热。

  四年前,国家发改委曾经对煤制油下过禁令。2006年7月,国家发改委接连颁布了两道禁令,规定不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以及在国家煤炭液化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前,暂停煤炭液化项目核准。

  这两道禁令使得诸多中小规模的项目陷入停滞,却保留了神华、兖矿和潞安集团的煤制油项目,并列为煤制油样板工程。

  在这两年后,连兖矿的煤制油项目也被叫停。2008年9月,发改委发布通知明确规定,除了神华的煤制油项目可继续从事可行性研究外,“一律停止实施其他煤制油项目”。

  这道禁令直接导致兖矿的位于陕西榆林的煤化工项目停滞。兖矿内部人士称,当时被叫停后公司面临很大的压力,完全打乱了原本的规划。

  “和现在相比,当时的煤制油项目并不多,但被叫停,背后肯定是有人向主管部门进言。而当时的技术并不是很成熟,这成为一个很好的借口。”国内一家大型煤炭企业人士称。

  与此同时,两巨头尤其是中石化,加紧在煤化工领域内进行布局。早在三年前,中石化就在新疆登记了面积为350平方公里的煤炭区块。

  中石化新能源办公室负责人当时告诉本报,该区块的预计储量是150亿吨,中石化计划投资500亿元来在该区块上开展煤化工业务。目前,中石化在新疆伊犁拥有一个煤制天然气项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