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三个中石化”潜行 双雄垄断面临瓦解(3)

2010年12月13日 09:27 来源:经济观察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项目潜行

  接近国家发改委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现在对煤化工项目依然有顾虑,目前在排队等候批复的项目太多。“项目要想得到批复,就必须到当地调研。因此即使一个一个来,也要几年时间。”该人士说。

  这导致国内不少煤化工项目只能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国内在建的和进行前期工作的煤制气项目有10多家,规模多在16亿-40亿立方米/每年,但到现在拿到批文的只有4家。

  大唐煤化工专家称,国家发改委备案等待批复的煤制气项目排起了长队,即使是像神华、中海油这样的企业的项目也都没有拿到批文。

  尽管短期内拿不到批条,不少企业都采取 “先斩后奏”的方式开展项目。由于这些项目都是地方政府重点支持项目,在地方政府的暗许下,可以率先进行前期工作。

  “等到项目都建得差不多了,投资额也不少了,如果到时候发改委不批,几十亿上百亿的投资都打了水漂,损失的只是国家的钱。”上述专家说。

  本报获得的资料显示,目前在新疆正进行前期工作的煤制气项目已经有十几个,总规模达到550亿立方米。包括神华、中煤、华电、国电在内的央企都已经在开展项目的前期工作。接近发改委的人士说,“不少企业实际上已经获得了发改委的暗许,它们可以先建后批。”

  资源和商业化

  这些企业之所以纷纷进入煤化工领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获得煤化工项目的同时,企业还将获得一个块价值不菲的煤炭区块。

  地方政府奉行“逢煤必化”,致使在煤化工领域,“逢煤必化”已成为一种共识。所谓“逢煤必化”,指的是只要有煤炭的地方,都必须上煤化工项目。

  几年前,企业只要承诺上煤化工项目就能够很轻易地拿到一块煤炭区块。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战略规划咨询师侯乐山称,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各煤炭产区地方政府都要求企业在获得煤炭区块的时候,必须立项煤化工项目,白纸黑字,否则不批。

  “这样一方面能够实现煤炭的清洁利用,减轻碳排放的任务;另一方面又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增加GDP。”侯乐山说。

  新疆自治区发改委人士称,来新疆投资煤化工项目的企业,初衷其实是冲着煤炭来的,“先占着再说,将来要是不给建煤化工,还可以卖煤”。

  一个煤化工项目从动工,到完工,最快也要两三年时间,前提还必须是得到了国家发改委批准。侯乐山称,在此期间,这些企业是可以通过出售部分煤炭来盈利的,并且收益不菲。

  驱使企业纷纷进入煤化工领域的另外一个因素便是煤化工已经具备了大规模产业化运行条件。

  本报获得的一份煤制油主要经济指标资料显示,以一个360万吨/年的煤间接制油项目为例,总投资额为414亿元,建成后年均销售收入能够达到187亿元,税后利润实现38亿元左右,投资利润率达到12.34%。

  一个共识是,煤制油项目如今已经具备了商业化条件。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分公司总工程师舒歌华称,目前神华已经投产的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项目的完全成本在每吨3000元左右,按照热值换算,相当于国际油价47.5美元/桶时的成本。如今,国际油价在90美元/桶左右。

  煤制气如今也已经具备了相当可观的盈利前景。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的数据显示,目前内蒙古和新疆的煤制气成本在每立方米1元-1.5元左右,加上灌输费用也不过每立方米2元-2.5元左右,而西气东输二线城市门站平均价格为每立方米3.28元。

  经济观察报 记者 严凯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