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唐山地震三十年:昔日“唐山孤儿”今融社会主流

2006年07月28日 10:23

    7月1日,河北唐山地震孤儿亲情回访团来到邢台,近60名唐山地震孤儿与当年的老师、阿姨举行集体会面,圆了25年的梦。7月2日临行前,回访团一行在公园种下“感恩树”。背景说明: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一夜之间整座城市变成废墟,24万人丧生。唐山大地震造成了4204名孤儿无家可归,国家在石家庄、邢台和唐山等地建立了5所育红学校,集中收养2000多名孤儿。其中,邢台市应急组建的育红院共接受唐山地震孤儿247名。直至1981年底,省民政厅才将邢台接收的孤儿送回唐山或石家庄安置。 中新社发 黄涛一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唐山七月二十八日电 题:昔日“唐山孤儿” 今融社会主流

  中新社记者 陈国林 白云水 田张梦

  一九七六年“七•二八”唐山地震使四千二百零四名儿童失去父母成为孤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唐山孤儿”甚至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专有名词。

  社会学家曾经担心,巨大的恐惧和心理创伤,可能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和难以消除的孤独感、失落感和自卑感。三十年后的今天,这些遗孤都已经长大成人。有关资料显示,他们多数以积极乐观心态融入社会主流,有近半数已成为社会各行业的精英。

  张丽华当年不满十岁,在地震中父母和弟弟失去了生命,小丽华被政府送到石家庄育红学校读书,直至免费读完大学。今天,张丽华已经是唐山市交通管理部门的一名公务员,与同是地震遗孤的张晓秋结婚并生有一子。记者在社区里看到,这个重组的“遗孤家庭”其乐融融,完全走出了那场灾难的阴影。

  震后“唐山孤儿”均受到较好的生活安置与教育。他们从废墟中被找到后,首先被军队照看,此后有一千多名遗孤被陆续安置在河北邢台、石家庄的“育红学校”和唐山市先后办起七十一所“育红院”。此外还有相当多的遗孤由亲属领养,享受了政府提供的免费教育、抚恤金和优先就业安排。

  地震十五年后,有关学者进行的一项调查问卷显示,在受访的一千零八名唐山地震遗孤中,逾八成通过各种方式完成了基础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有五十多人完成高等教育。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唐山地震遗孤几乎分布了社会各行业。他们中有医生、军官、记者、工程师和企业家,也有技术工人和个体私营业主。他们中有近半数成为社会各行业精英,越来越多的人为公众瞩目。在世界排名第十二的钢铁巨头唐钢集团,首席科学家张洪波是曾经的“唐山孤儿”。


 
编辑:赵海燕】
:::相 关 报 道:::
·唐山地震三十年:唐山人文明理性祭奠遇难亲人
·唐山地震三十年:闪光人性背负起唐山的惨痛时刻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