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画面,你肯定不会陌生:地震或者海啸刚刚过去,身穿醒目橘红色队服的中国国际救援医疗队队员,在一片狼藉的瓦砾和废墟中,手里拿着纱布和止血带,为浑身是伤的灾民包扎伤口。
到目前为止,这支由武警总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我国唯一的国际救援医疗分队已经参加过9次国内外重大灾难的救援。他们以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在世界灾害救援的舞台上,为中国军人和医务工作者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带着好奇,记者走进了这支特殊的队伍。
国际救援得通过联合国的考核
2000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唐山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正式宣布组建中国国际救援队。按照“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由国家地震局、解放军某工兵团及武警总医院共同组成一支反应迅速、机动性高、突击性强,能随时执行紧急救援的国家级现代化救援队。
地震局作为牵头者负责整个国际救援队的协调工作,并派出专家为灾害现场的搜救工作提供相应的地质学和工程力学技术支持。工兵团的战士主要负责救援中的搜索和营救工作。而为中国国际救援队培养和输送医护人员的工作,则由武警总医院承担。
2001年4月,作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重要分支,由13名队员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医疗分队”正式组建。
但是,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国际救援队一成立,就可以到受灾国家去执行救援任务。每个国家的救援队都必须通过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的考核,才有资格到其他国家去参加灾后救援工作。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编定了一本《国际灾害搜索与救援指南》,对国际救援队的人员配置、到达灾害现场后的救援程序、相关标志的使用等都做了系统的要求,为全世界的救援队树立了标准。
2002年,中国国际救援队在上海进行了现代城市搜救演练,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亚太区小组全程观看了此次演练,并宣布,中国国际救援队已达到国际救援的各项要求,正式成为国际救援大家庭的新成员。
队员年龄小于35岁
对于国际救援队队员的年龄,联合国《国际灾害搜索与救援指南》中建议,所有国际救援队的队员的年龄不得超过35岁。灾难救援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对人的体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武警总医院也是从院里35岁以下的医护人员中挑选队员。
一般来说,地震和海啸都会造成建筑物大面积倒塌,人很容易被砸倒并造成骨折。另外,大部分灾民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因此,武警总医院最初主要从急诊科和骨科来选择队员。
考虑到女性体能较弱,中国国际救援医疗分队的首批13名队员全部是男医生。
“但是,经过两次出国救援行动,大家感觉到在灾后救援中更多的是护理工作。这方面,毕竟不是医生的强项。而且,在印度尼西亚这样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救援,男医生为女病人看病非常不方便。所以,在2004年的印度尼西亚海啸救援中,我们第一次派出了4名女队员。”中国国际救援医疗分队的首批女队员高歌告诉记者。
有资格证书才有资格救援
现在,中国国际救援医疗分队共有23名长驻队员,他们全部拿到了“SOS现场急救资格证书”。“SOS”是一个向全球提供急救医疗培训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很多国家都设有急救培训基地。一般的医生和护士经过大约60个小时的培训,就可以得到初级认证,每人每小时的培训费用为80美元。
“SOS”主要训练学员如何在多个国家协同的情况下开展救援工作。高歌告诉记者,“它教授的技术是通用技术,包括大规模灾害救援现场的伤员的诊断、处置,搬运伤员、包扎伤口等等。你在北京学的技术,拿到美国去用,完全没问题。”
培训结束后,“SOS”会举行考试,考试的内容在国际上是统一的。通过考试后,就可以拿到它颁发的“SOS现场急救资格证书”。“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承认这个证书。有了这个认证,你到别的国家去实施救援时,人家就会允许你行医,而不会担心你草菅人命。”高歌说。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