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张震撰文忆长征:长驱二万五 热血铸就中华民族魂(2)

2006年09月14日 10:05

  过雪山草地

  6月9日,我们团来到夹金山脚下。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人烟稀少,气候变化无常。12日,我们开始上山,一路上虽然很艰苦,但由于在山下休息了3天,体力有所恢复,加上准备工作也比较充分,掉队的并不多。山顶上有许多石堆,听说藏民路过这里时,都要捡一块石头放在上面,祈求菩萨保佑。因为好奇,大家也跟着往上放石头,后来才知道,这叫“玛尼堆”,是藏传佛教的一种传统做法。就这样,我们顺利地翻过了长征路上的第一座雪山,到了懋功(今小金)地区,同先期到达的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两个方面军会合后,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了扩大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甘南,建立川陕甘根据地,并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为夺取松潘,打开北上通道,红军又翻越了梦笔、长板两座雪山,进至芦花、黑水地区。团里补充了兵员,是从四方面军调来的一个营,由副团长杨国夫带来,他即转任10团副团长,伍修权也调来接任团参谋长。

  这时,最困难的还是缺粮,部队吃饭成了大问题。团首长决定要我改任管理主任,主要负责筹集粮食,千方百计去找吃的。有一天,我路过军团供给部,他们正在宰杀一头牛。邱创成政委是我的同乡,他见我来,便主动送给我几斤牛肉,真是难得啊!我舍不得自己吃,便带了回来,和大家一起煮汤分享。

  如何筹粮,我没有经验。开始带着一些人到大山丛林转一圈,既见不到人,也找不到粮,一无所得。后来经人点拨,才晓得要到向阳的山坡、有水的地方去找,因为藏民多在那里生活,粮食也可能埋在此地。果然,有一次我们从地下挖出了少量的油、盐、牦牛肉干和粮食。但仅有这一点点,还不够部队吃的,不得不去割尚未成熟的青稞、包谷。有的把青稞放在火里烧,用手搓下籽粒,半生半熟地吃。有的把包谷放在水里煮,连籽带瓤一起吃。

  然而,当藏民了解了红军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我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我们沿着黑水河右岸前进,看到左岸有位藏民,就请通司(翻译)向他喊话,讲明我们是红军,是反对官僚、军阀压迫穷人的队伍,现路过此地,因没有吃的了,请他帮助。他立即杀了一匹马,用河上的索道把马肉传送过来,我们也用索道将银元传送过去,但他坚决不要,又退了回来。大家很感动,多好的藏族兄弟啊!

  7月上旬,我们继续北上,开始翻越打鼓山。途中,我们看到掉队的同志围着火堆取暖,但喊他们时并不答应,上去一碰就倒下了。由于缺氧,体力消耗太大,成批成批的同志牺牲在这里,沿途到处是战友们的遗体。宣传队想喊口号给大家鼓鼓劲儿,可一句也喊不出来,大家只得不说话,做深呼吸,手拉手,慢慢走。这时,千万不能停下来休息,因为一休息,呼吸减少,身体缺氧,人就难活。仅几百米高的雪山,我们却整整爬了半天,到了山顶,又遇到冰雹,砸伤了不少人。接着,我们又翻越了拖罗岗雪山,来到毛儿盖。我的肺有毛病,路上曾吐过几次血,呼吸甚是艰难,凭着革命的毅力和战友们的帮助,终于翻过了这座座雪山。

  8月中旬,上级通知我们筹备粮食,准备过草地。21日,我们从毛儿盖出发,开始还能看到稀稀落落的灌木林,再往前走,便进入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地。草地给人的第一印象很美丽,开满了野花,尤以野韭菜花为多。但对长征北上的红军来说,草地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没有道路,没有人烟。特别是气候恶劣,变化无常,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风雨交加,时而骄阳似火,时而漫天飞雪。地上一丛丛野草,地下一片片泥沼,到处散发着腐臭的黑色污水,人踩在草丛上摇摇晃晃,稍不注意就陷进去不能自拔,越挣扎陷得越深,以至没顶,不少人被淹没在沼泽中。后来有了经验,一旦脚踩进泥沼,身子赶快躺倒,然后打滚出来。从物理学讲是减小了“压强”。这就少死了许多人。

  我身为管理主任,宿营时要负责分配住处,进了草地后,一片荒原,便无事可做了。部队既无住房,又无雨具,白天烈日暴晒,汗流浃背,入夜大雨滂沱,冷得发抖,无法入睡,还不时遭到敌骑兵的袭击。同志们带着行军、作战的疲劳,背靠背坐着,任凭雨淋风吹,一直熬到天明,不少体弱者生病倒下了。在草地行军中,自带的干粮根本不够吃。开始时,抓把青稞添点肉干喝口冷水,还能勉强填饱肚子。后来,这些吃光了,只能靠野韭菜花充饥,前面的部队还能挖到一点,后续部队连它也难找到。在烈日下行军,口渴难耐,有人就去喝沼泽中的积水,谁知水中有毒,饮后腹泻,又有一些战友因此长眠在草地上。后续部队无需向导,沿着一具又一具战友的尸体,就能找到前边的部队,到达宿营地。我们的队伍就这样前仆后继,接连走了六七天,8月底终于走出了草地。这是我长征中走过的最艰难的一段路程,令人难以忘怀。

  9月17日晨,红军攻占了天险腊子口,打开了北上通道,部队到达甘肃岷县的哈达铺(今属宕昌县)。9月22日,党中央正式宣布,红一方面军主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全支队共7000余人,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下辖3个纵队。我们10团改为第2纵队10大队,大队长黄珍、政委杨勇,参谋长伍修权,我又改任团通信主任。部队整编后继续北上,在武山县鸳鸯镇渡过渭河。

  10月5日,来到了六盘山下。它位于陕甘宁交界处,海拔将近3000米,山路曲折,盘旋六重,方达山顶,故此得名。毛主席所作的《清平乐·六盘山》词中写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我们远眺浅蓝色的天空,秋高气爽,胜利在望。突然间,好像遍地都是绵羊,用望远镜一看,原来是敌人的骑兵部队又追了上来。我们沿山前进,边打边走,使敌骑兵发挥不了其特长。就这样,我们高举着红旗通过了六盘山。后来,彭雪枫同志告诉我,彭德怀司令员一直在山口等候着,亲眼看到部队都过来了,他才松了一口气,并说:如果剩下的这点革命种子再受损失,中国革命的胜利不知又要推迟几年啊!

  “奠基礼”

  10月19日,陕甘支队胜利到达吴起镇(今吴旗)。值此,我们中央红军历时一年,纵横11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看到陕甘苏区的标语,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大家的心情非常高兴。这时,我调2纵队司令部任通信主任,纵队司令员彭雪枫,政委李富春,副司令员刘亚楼,参谋长萧劲光。不久,敌骑兵3个团一直追到吴起镇来,陕甘支队集中兵力,先打迂回吴起镇西北的敌骑兵团,然后再打另外两个团。这一仗,我们将敌全部击溃,俘虏甚多。但不幸的是,我的老团长、10大队大队长黄珍在战斗中牺牲了。

  尔后,陕甘支队经保安南下,与红15军团胜利会师。11月3日,党中央决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同时恢复红一方面军的番号,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红1、红15军团。新的红1军团由原红1、红3军团部队合编而成,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我们2纵队改为第4师,师长陈光,政委彭雪枫,副师长黄永胜,参谋长陈土榘,政治部主任舒同,我被任命为师通信主任。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并与红15军团会师后,进一步巩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壮大了革命力量。对此,蒋介石十分恐慌,急忙调集东北军5个师的兵力,企图趁红军立足未稳,围歼我军于洛水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军委遂决定:集中全军大部兵力,歼灭沿葫芦河东进之敌一至两个师,以打破敌人的“围剿”。这就是有名的直罗镇战役。

  11月20日,敌先头部队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分3路沿葫芦河谷及南北山地向直罗镇推进。21日拂晓,红1、15两军团向进至直罗镇之敌发起攻击,我们4师奉命攻击直罗镇北山之敌。战斗打响后,我赶往10团去解决通信联络问题,刚爬上一个山头,就碰上毛主席。从1930年当红军后,我曾三次见到过毛主席:一次是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斗中;一次是第三次反围剿千里回师的壬田镇上;一次是到瑞金参加共青团的代表大会。这是第四次,他正生着病,躺在担架上,还坚持指挥战斗,身边只有一个警卫班。就在这时,10团2连从该处经过,毛主席要其留下,连长不认识毛主席,说没有团长的命令,不能停止前进。见此情景,我急忙告诉2连连长:“这是毛主席!命令你们留下,你们就留下。”正巧,2连指导员也上来了,他也认识毛主席,马上敬礼报告。这样,该连就留在了毛主席身边。我嘱咐连长、指导员一定要好好保卫毛主席的安全,并将情况报告了10团杨勇政委。后来,战斗激烈时,毛主席命令2连出击,配合兄弟部队消灭了不少敌人。

  直罗镇战役,我军歼敌1个师零1个团,毙敌师长牛元峰,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并开展新的局面,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从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到1935年11月,我在红军的行列中,一边打仗一边行军,有一段还被战友们抬着,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多少战友倒在了万水千山的漫漫征途上,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这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队伍,历尽艰辛,势不可挡,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从江西来到陕北,进入了陕甘苏区,粉碎敌人的“围剿”,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这样的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它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参加过长征的人已经不多了,但长征精神是一座永远的丰碑,充分显示出共产主义事业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它激励、教育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不息。

  文载《解放军报》

[上一页]  [1]  [2]

 
编辑:张磊】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打印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