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说团圆话和谐同赏月 全球华人今日共迎中秋佳节

2006年10月06日 09:28

 

    十月五日,北京宛平城里人头攒动,国庆大假期间第二届卢沟晓月中秋庙会在此举办。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中秋节前夕﹐香港街市各式花灯琳琅满目﹐买主踊跃。香港回归后中国传统节日逐渐热闹﹐传统文化逐渐得到继承﹑弘扬。 中新社发 宋吉河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10月6日电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解放日报报道,今年的中秋随“十一”双至,人们当然倍感欢欣愉悦。大家享受着假日的休闲,也品味着一家团圆的喜悦。过中秋,“团圆”几乎是唯一的主题,吃月饼、赏夜月,图的都是一个“圆”字,它带给我们的氛围底蕴就是和谐,是安全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在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积淀中,“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观念,深深浸润着国人的心理结构和文化人格。把“圆”视为美,在中国古代源远流长。上古八卦太极图就是圆形,它反映了华夏先民对客观世界的朴素认识。“天圆地方”是中国古老的宇宙观,并逐渐发展为由敬天而喜圆的文化审美思维。“天人合一”的观念中也孕育着“包容一切”的“圆”的伟大。随着历史的演进,“圆”由自然美的观念逐步向社会美转型,这集中体现为儒家思想中的“礼”和“中庸”,而其中的本质是“和谐”。所以游子思乡、怨妇思戍、“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团圆观念既作为一种理想,也作为一种实践,一直支撑着我国古代社会的人际和谐、家庭和谐及至社会和谐。

  今天中国正在构建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团圆显然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团圆就像一道社会润滑剂,它能够修弥隔阂,化解恩怨,排除一些不稳定因素,让人们感受到爱的关怀和被爱的温暖,让家庭在亲情中凝聚、在相聚中享受天伦之乐,让社会在个人与家庭的“合家欢乐”中平安、稳定、繁荣、进步。当然,我们更希望“团圆”的意蕴并不止于每年的这一个“中秋节”,而常相伴随在我们身边的分分秒秒,祝愿好人一生平安,社会更加健康和谐!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