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华文摘》文章:中央全会首次锁定社会议题

2006年10月31日 16:22

  (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王全宝

  目前有些领导干部以经济发展代替一切的思想仍然存在,惟GDP论的思想仍然泛滥。而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有些领导干部缺乏思考,甚至缺乏这方面的学习

  “六中全会,不会像过去那样议议就完了,可能要讲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用文件的形式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固定下来。”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告诉记者。

  9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十六届六中全会于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同时,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

  “‘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画龙点睛之笔。”叶笃初认为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的“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具有极大的亲和力、凝聚力。同时,会议中提出的“六个必须”也将在六中全会逐个展开讨论。

  据叶笃初透露,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之前,中央已部署了一系列必要的调研,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向党内外征求意见。

  “十六届六中全会将把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推到了至高点!”叶笃初表示。

  同样,曾为六中全会写作班子提供材料的中央社会学院教授李玫也认为,六中全会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集中统一。

  社会事务取代经济成为主要议题

  “和谐社会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曾在基层进行过理论调研的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认为,目前在某些地区的领导干部把建设和谐社会当做口号,不务实,更没有真抓实干的精神。“这种不务实的态度在一定领域相当存在。”

  对于某些地区存在的不务实的风气,2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有所重视,会议强调,“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激励干部真抓实干。”

  可以追溯这一事实的另一个背景是,7月28日至29日,胡锦涛在唐山考察时,就曾强调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改进作风,把真抓实干作为基本准则。

  同时,叶笃初教授提醒记者注意报道此次会议公报中的一句话:加强社会建设理论和社会政策的学习研究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

  叶笃初认为,目前有些领导干部以经济发展代替一切的思想仍然存在,惟GDP论的思想仍然泛滥。而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有些领导干部缺乏思考,甚至缺乏这方面的学习。

  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算起,至今历经五个届次、多达35次中央全会中,主要讨论经济事务的有15次、政治事务3次,文化事务2次,党的建设15次(包括选举中央领导机构、准备提交下届代表大会文件草案等)。“惟独这次内容是专门研究社会事务,确切地说是社会发展及相关的社会建设与管理。”

  每年的中央全会内容总是十分重要和备受关注的,但今年把管理社会事务作为议题却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如何管理社会事务,对于广大领导干部是一个新的课题。”

  “领导干部能否处理好社会事务,将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社科院马克思研究院吴平教授认为,正确处理效益与公平的关系、解决收入不均衡问题,以及如何扩大就业等社会问题,都将是领导干部处理社会事务能力的体现。而把能否处理好社会事务作为考核干部的指标,则是处理社会矛盾的关键所在。

  一些具体矛盾将有所突破

  有党建理论专家预测,此次六中全会不仅要在理论层面有所提高,而且针对具体的问题也将有所突破。

  近日,《领导决策信息》第37期刊登文章《六中全会前瞻:解决好新形势下的新矛盾新问题》,文章谈到“无论是社会安定有序,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键都在于能否处理好新形势下的各种矛盾,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要把解决和处理好这些矛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让人民群众直接感受到社会的和谐。”

  从去年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已经先后派出了数十个调研组,分赴欧洲、北美、拉美、东亚、非洲等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考察这些国家和地区管理社会的经验和教训。这些调研组的目的地选择都有针对性,调研题目非常丰富,从社会分配到福利制度,从民间组织到劳资关系,从社区管理到突发应急,可谓内容广泛,包罗万象。

  9月12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在统计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中国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各方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人文等方面的需求。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正处在发展的关键临界点,如何突破原有模式的弊端,继续推进国家快速发展是现实的迫切需要,而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给人们更多的期待。

  “社会和谐研究一时成为显学”

  据叶笃初介绍,从四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破题,到六中全会确定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为主要议题,是有着内在的逻辑的。

  作为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临界点,2003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但社会矛盾也开始凸显,社会成员的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等问题日趋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

  于是,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指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如此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这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是第一次。”叶笃初说。

  十六届四中全会更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要求全党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

  在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之后不久,就发现它的外延性很大。叶笃初表示,中央在2004年底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党的重要战略任务。

  在2004年春夏之交,中央启动了具有基础性质的部分地方和全国范围内的三项调查研究,即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和社会稳定工作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同时,在学术界和有关专业人员中,也加强了古今中外社会建设理论、各种类型社会管理规律的研究,尤其是组织了一系列涉及政策、法律、体制的课题研究,“社会和谐研究一时成为显学”。

  五中全会在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设中,又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全面、具体安排。“进而五中全会从理论层面上升到策划层面,使构建和谐社会更具实践的性质。”

  2005年2月19日,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党中央、国务院部委办的党政一把手,在中央党校,参加了一年一度俗称“省长班”的专题研讨班,而这次所确定的主题是如何“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从历史的角度回顾这次包括中央政治局全体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近二百余人的专题研讨,无论从内容、组织到成果,都显示出绝非寻常。”叶笃初认为。

  在探讨如何“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同时,一系列推进社会和谐的举措陆续公布,取消农业税、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启动新农村建设、推进中部崛起、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

  “‘十六大’以来,中央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已经做了很多的铺垫工作。与四中、五中全会有所不同的是,六中全会的召开,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进一步升华,思想将空前统一。”社科院马克思研究院吴平教授认为。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


 
编辑:杨彦宇】
:::相 关 报 道:::
·《中华文摘》文章:张春桥缘何在法庭上一言不发
·《中华文摘》文章:血型择食 奇妙原则
·《中华文摘》文章:4招降低养车费
·《中华文摘》文章: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家
·《中华文摘》文章:北京名亭背后的故事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