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农民工子女为何进城读书难

2006年11月20日 04:02

  为什么孩子进城读书这么难?!

  江西铅山县农民陈建民从内心发出这样的感叹。4年前,陈建民带着女儿来到南昌打工,听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可以在城里读书,打算把女儿送到就近的小学,但碰了壁。因为他没有用工合同和办理养老保险。没办法,陈建民只能咬牙出高价让女儿读书。

  想让孩子在城里正常读书而无法实现的进城务工人员,不止陈建民一个。据报道,在南昌有30万外来工,而2005年入读城区公校的外来工子女仅为300人。一项调查表明,全国只有17%左右的外来工子女随父母就读,入读公校的占71%,其中半数缴纳了借读费和赞助费。也就是说,仅有5%左右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上真正享受到“市民待遇”。

  目前,许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允许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入学,但设置了“附加条件”,抬高了“门槛”,断了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孩子的城市读书梦。一些人将这些限制条款看作阻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城市入学的“罪魁”,认为只要废弃这些“门槛”就能解决问题,但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

  据统计,中国1.2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有3600万子女。在城市教育资源本身就很紧张的情况下,废弃了各种限制条款后,靠什么保证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能如愿入学?在当前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倘若更多的农民工让孩子到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城市“借读”,城市又该如何应对?

  有例为证。在中原某大城市,从2003年大幅放松城市入户限制后,数以万计的农民跳过“龙门”入户城市,给城市教育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一些学校班上学生多达八九十人,学生被课桌“卡”着上课,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一年之后,这种深受外来务工人员欢迎的“开放政策”被迫又扎紧“篱笆”。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在目前城市公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外来务工人员全面享受“市民待遇”尚不现实。

  不可否认,有个别地方政府人为设置障碍,消极对待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问题。但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难”的症结不仅在于“限制条款”,更在于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城市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农民工子女就读需求庞大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问题和矛盾,让城市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教育政策“打折”。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但这样的重视要转化为“实效”,还需要城市管理者认真努力,最大程度地扩充城市公共资源,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城市读书梦。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时评;陈鸿)


 
编辑:邱观史】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