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警惕户籍制度变革背后的掠夺

2007年01月18日 15:29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确定了2007年的“七大工作要点”。其中之一就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1月17日《中国青年报》消息)。

  户籍制度是我国身份制度存在的典型象征,正如著名的历史学家梅因所言“迄今为止的人类进步运动,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为了迎接人人平等的契约社会的到来,我国需要打破以户籍制度为特征的身份制度,但是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与任何变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打破户籍制度,并不必然带来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契约运动,相反可能带来无耻的掠夺、个人权利的沦丧。比如,以打破户籍制度界限为名,取消农民基于身份对于集体财产特别是土地拥有的权利。

  我没有理由为户籍制度辩护,但是户籍制度仅仅是个现象而不是身份社会的总根源,而农民身份的不利特征,其实是由其他法律与政策规定的,某种程度上是由整个社会决定的,以为取消户籍制度,公民间的平等就会一夜到达,是不现实的。

  同时,我们必须明白契约社会并不排斥身份特征。契约社会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但是其本身并不排斥人们依据一定的身份获得财产,比如以公司股东的身份获得非此身份者不能获得的财产。而我们发现,户口已经如股东身份一样,给予农民享受了占有农村集体财产的可能,农村户口也意味着农村集体成员的身份,意味着其在农村集体中的某种财产权,如果将这样的财产权随着户籍制度一起取消,那么对于农民来讲并不公正,而对于我们所要建立的契约社会来讲也是一种破坏。当前很多地方鼓励城市周围农转非,其实看重的正是农民赖以活命的土地等集体中的财产。

  户口造成的社会二元对立及不公正是果,我们必须深入到社会的内部探求社会二元对立的真正根源。

  来源:南方都市报;作者:邹云翔


 
编辑:张磊】
:::相 关 报 道:::
·户籍改革并非户口一迁了之 破除壁垒需综合改革
·中国户籍改革受阻深水区 利益分配格局错综复杂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