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城市人际关系的虚假繁荣:浅层交往造就寂寞关系(2)

2006年07月05日 09:16

  浅层交往成为常态

  “假如现在还孤单的话,也是一种自主的内心丰富,而不像当初,是对寂寞的恐惧。”靳宇说,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里,逐渐淡化了情感企图,大家都是及时关系,强调当下的需要,呈现的状态是:过从甚密,但感情稀薄。

  寂寞,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一种常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宜音告诉记者,从数量而言,现代社会人际之间的交往并没有减少,相反是增多了。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等网上交流平台使人们之间的交往成本降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一些新的联谊方式,比如同学会、老乡会、各种主题的聚会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接触机会。

  “减少的是那些传统的熟人交往方式。”对于这其中的变化,杨宜音曾有过一段形象的文字来作比较:

  “在这样的社会(记者注:指传统的熟人社会)里面生活,我们就是不想知道都会知道,隔壁老张家的三闺女谈恋爱嫁了一个军人;楼下老李的母亲刚刚从乡下来城里看哮喘病;隔两个门自己孩子的小学同学一家生活挺困难……

  而现在呢?我们甚至不知道隔壁邻居姓甚名谁、大致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我们也不知道现在工作单位里年轻的张小姐明年是否打算谈婚论嫁,还是准备出国留学;我们不知道常常去理发的美容店为什么换了老板……”

  类似于此的浅层交往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普遍,它与快速的都市生活与工作节奏相适应。这种趋势不只发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在西方国家同样有类似的状况发生。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不久前美国研究人员在一次调查中发现,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在烦恼时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好友,这一比率比1985年增长了一倍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在危难之时,更多的人只能独自承受。

  报道说,许多美国人认为,他们的配偶是自己惟一可以信赖的人,如果配偶生病,他们将找不到可以帮忙的人。

  几乎与此同时,日本的《读卖新闻》也公布了一个与此相关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日本人中,近80%的人认为现在的日本社会缺乏人情味,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冷漠。

  持这种论调的人不仅有大城市里的居民,也有居住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居民。

  类似的调查在中国也在进行,由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人合作完成的《零点宜居指数——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2006年度报告》,以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对中国20多城市里2553名市民进行入户访问。

  调查结果显示,有42%的受调查者不知道邻居户主的姓名,33.3%的受调查者不知道邻居家庭有几口人,10%的受调查者根本不认识自己的邻居。

  美国社会学家罗纳德·博特研究发现,在这种邻里交往缺乏的社区里,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也会降低,从而导致社区内联系的减弱,居民缺乏安全与归属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邱观史】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