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侨乡福清巧打“侨牌” 聚乡情促发展

2010年12月28日 10: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福清12月27日电 题:侨乡福清巧打“侨牌” 聚乡情促发展

  作者 詹托荣 王征彬

  中国东南沿海的著名侨乡福建福清市,迎来了建市20周年。20年来,福清从落后的“地瓜县”,到如今跻身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前列,并进入了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榜和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

  谁曾料想,福建东部沿海的这个滨海小县,曾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山虽多,但除石英砂外更无其他矿藏资源,也就基本没有工矿企业;地既少,却因盐碱、缺水问题,只能种植耐旱、经济效益极低的地瓜为粮。因此福清又被称为“地瓜县”,1987年福清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福建64个县(市)中排名倒数第3,一直是福建有名的贫困县。

  福清于公元699年(唐朝武周圣历二年)置县,1990年12月26日撤县建市。福清人素有外出创业的传统,早在宋元之交的13世纪末,福清海口镇里美村的俞定则远涉交趾(越南)经商定居,开启了福清人远渡重洋的先河。明代郑和下西洋后,更有众多的福清先民走海行船,辗转南洋。

  目前,福清已有旅居海外华侨86万,足迹遍布东南亚、欧美等115个国家和地区。华侨华人众多,侨资实力雄厚,“侨牌”无疑成为福清独一无二的优势。因此,福清长期以来巧打“侨牌”,大力促进侨乡的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初,福建被中央确定为改革开放试验区,吸引台资和侨资参与现代化建设,可当时由于政治原因,吸引台资暂有困难,吸引侨资成为重点。当地政府经过分析后认为,福清吸引侨资的最大优势是福清侨团多、能人多、财力厚、影响大,最终决定打“侨牌”,以期打开局面。

  1987年,福清划出1平方公里土地,供外商投资办厂,成立了中国首个以“侨”命名的开发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启动“亲情回归工程”。到1997年,福清引进了600多家企业,实际利用台资、港资、侨资已达16亿美元,其中台资占到了68%;这一年的工业产值达到260亿元人民币,是1987年的250倍。

  1994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到福清视察时,赞誉融侨开发区为“不是特区的特区”。而融侨开发区“特”在何处?中国开发区有“官办”,也有“民办”的,而福清的开发区是“侨办”,通过“侨领”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独自承担招商引资任务,最后形成了“以侨引侨,以侨引台,以侨引外”的招商引资新模式。

  目前,福清逐步形成了电子、塑胶、食品、汽车玻璃、医药等产业集群,培育了冠捷电子、福耀玻璃、福抗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其中,1992年引进的台资企业冠捷公司只是一个年产16万台普通显示器的中小企业,该公司至2007年在福清发展成一个年产3000万台液晶显示器的大型企业,销售收入达到44亿美元,首次超过韩国三星,成为世界最大的液晶显示器生产企业。

  落户福清的侨企、台企不断发展壮大,纷纷成为国际龙头企业,吸引了众多的配套企业前来福清落地,单是福清洪宽工业村就聚集了70家台企,因而被称为福建的“台湾村”。

  20年沧桑巨变。撤县建市20年来,福清扬侨台区位之势,巧打“侨牌”聚乡情,促进了侨乡跨越发展。据统计,福清20年来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工业总产值从1990年的9.4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0年的1076亿元,20年增长了112倍;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13.3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77.25亿元,20年增长了35倍;财政总收入从1990年的0.5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70亿元,20年增长了122倍。(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刘郁菁】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