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探访长江畔的小渔场:“彭泽鲫”游出大产业

探访长江畔的小渔场:“彭泽鲫”游出大产业

2021年12月27日 13:11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探访长江畔的小渔场:“彭泽鲫”游出大产业
    彭泽县芳湖水域渔场内,养殖户正在进行捕捞作业。 袁昕 摄

  中新网江西彭泽12月27日电 题:探访长江畔的小渔场“彭泽鲫”游出大产业

  作者:王昊阳 袁昕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江西彭泽县广袤的芳湖水域时,一艘小舟在柴油机的驱动下离开岸边,驶向湖中央,波光潋滟的水面上,留下一道雪白的水痕。

  芳湖地处长江之畔,寒冬时节,江风扑面,但是养殖户钱铖一如既往,早早赶往自家的渔场,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

  今天是收获的日子。“鲫鱼都喜欢往下钻,冬天开始拉网鲫鱼是不动的。”钱铖说,随着渔网越缩越小,彭泽鲫也渐渐浮出水面,活蹦乱跳。

  “起鱼咯!”“一二三,加油拉!”随着一声声吆喝,渔网被众人慢慢拉到岸边,现场一派人欢鱼跃的丰收景象。

彭泽县芳湖水域渔场内,养殖户正在进行捕捞作业。 袁昕 摄
彭泽县芳湖水域渔场内,养殖户正在进行捕捞作业。 袁昕 摄

  “今年我们水产养殖基地迎来大丰收,彭泽鲫鱼长势都非常不错,产量预计在2万斤左右。”钱铖高兴地说,“这两天不少客商都闻讯前来购买彭泽鲫。”

  彭泽县是“中国鲫鱼之乡”,彭泽鲫原产于彭泽县天然水域,因其常栖于湖中的芦苇丛内被称为芦花鲫,也以个体大被称彭泽大鲫。因其“肉味鲜美,肉质嫩爽,营养丰富”被国家农业部门确定为全国重点推广的淡水优良品种。

  虽然彭泽鲫吃起来鲜美,但对于养鱼的人来说,工作却非常辛苦。

  “我们养鱼的人以前被别人叫作鱼花子,因为我们一年到头衣服几乎没有干净的。”钱铖说,以前他有一份干净轻松的职业,但他最终还是辞职回到家乡,帮助父亲养鱼。

  尽管父亲反对,钱铖还是坚持“子承父业”。“父母年龄大了,也做不动了,他们一辈子的心血就在这条鱼上。”钱铖从小看着父辈养鱼,他知道这条鱼对于父亲的意义。

  “刚回来时只想把鱼养好,什么时间要注意增氧,饵料怎样配比更好,如何搭配放养品种,都是时刻要钻研的内容。”钱铖说。

  经过五年的发展,渔场规模越来越大。钱铖说,“我们从最早的六十亩鱼塘,扩大到现在的一千亩,下一步我们计划再扩大规模,尝试工厂化养殖,力争养殖鱼苗十二亿尾,成鱼150万斤。”

  彭泽鲫抗病力强,养殖成活率较高,价格稳定,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彭泽县早年为促进彭泽鲫水产养殖稳步发展,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来彭泽实地调研、考察彭泽鲫的科技发展规划,并建立“彭泽鲫院士工作站”。

  为把彭泽鲫原产地的优势资源变为经济优势,彭泽县大力实施彭泽鲫品牌工程及产业化战略,促进彭泽鲫水产养殖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彭泽鲫良种场每年向全国各地销售彭泽鲫鱼苗5亿尾以上。全县彭泽鲫养殖面积超10万亩,年产量达2.42万吨,年产值达3.45亿元。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小小的彭泽鲫已走向全国,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富裕了彭泽一方百姓。(完)

【编辑:于晓】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