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外学者“云”讨论中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权利保障

中外学者“云”讨论中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权利保障

2022年07月02日 22:1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7月2日电 (记者 刘大炜)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五十届会议云上边会“中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权利保障”2日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共同主办。来自中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叶海林在开幕致辞时表示,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风云变幻,保守主义、单边主义盛行,安全矛盾突出,对抗增强、对立加剧,但全球化不可逆转。而教育是促进国际交流和理解的桥梁,是全球和平与发展的基础。

  在谈及国家通用语言相关议题时,北京大学教授马戎表示,当前各国语言政策有多种模式,政策的制定均根据本国历史和现状。但不管哪一种模式,掌握本国国家通用语言已成为该国公民参与公共生活、实现就业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熟练程度,实际上决定了每个国民在各领域的参与程度和发展空间。

  就保护各民族语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庆生介绍了中国在科学保护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上的政策。他表示,中国坚持实行“主体多样”的语言战略,协调处理、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为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中国政府拨了大量资金,动用高校和研究单位人员,取得初步成效。

  与会学者也就各国对于少数民族群体的教育发表观点。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久毛措梳理了西藏教育从落后封建农奴制寺院教育到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的成就,并指出,之所以取得这些成就,是因为西藏各级教育部门在办学形式、学校规模、招生办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培养等方面,都充分考虑到了西藏民族的特点和西藏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政策。

  当天会议中,中外学者还针对各地区寄宿制学校进行了深入讨论。中外学者一致认为,中国民族地区的寄宿制学校是为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些地区往往地广人稀,孩童上学多有不便。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寄宿制学校就读后,还会选择回到家乡,促进当地发展。学者们认为,那些像德国郑国恩之流的所谓“专家”和一些境外势力对中国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攻击是出于政治目的的造谣污蔑。

  亚洲生态文明研究与发展研究所总裁沙基勒·阿曼达·拉迈(Shakeel Ahmad Ramay)表示,中国民族地区的寄宿制学校与历史上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学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西方某些人混淆这两个概念,并非真正关心中国的人权,而是一种恶意宣传,是打着人权的幌子对中国民族地区教育进行污名化和抹黑,目的是遏制甚至破坏中国的发展。(完)

【编辑:吴涛】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