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豫政协委员:申报“女娲补天”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年01月28日 00:06

  中新社郑州一月二十七日电 (李志全)“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它是传承远古文明的载体和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资源。”

  在此间召开的河南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科普作家,政协委员郭靖华提案,将源于济源的“女娲补天”神话传说,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郭靖华认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古代神话之一——“女娲补天”,源于河南省济源市。他称,在该市王屋山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小沟背景区,遍布着大小不等五色砾石,分别由砂岩、页岩、火山岩等不同颜色的岩石胶结而成,当地人俗称“五色石”。“五色石”与神话传说中的女娲用赤火炼造灵石,最终形成五色石相互印证。

  “传说中‘四极废’,天宇下降。为立撑天,女娲‘断鳖足以立四极’失去行走能力的龟变成了山。”郭靖华说,小沟背景区西侧鳖背山状似一只蛰伏的巨龟,只见龟背,不见四肢,这座山又成了“女娲补天”神话传说的注脚。

  郭靖华还提到,在小沟背景区的一处崖壁上,布满了浅黄色的直条状细砂岩,状若泥浆喷溅,形似随意挥洒,不规则的分布和自然组合,好像无数个光臀赤背的泥娃娃在攀岩嬉戏,人称“娃娃崖”。

  “神话传说女娲初时揉泥捏人,后来嫌其慢,甩动树枝溅起无数泥点,成就芸芸众生。”对此,郭靖华认为,“娃娃崖”可作为甩泥造人传说的印证。

  谈及“女娲补天”这一神话传说申遗的可行性,郭靖华理解为,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它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对不可知世界的理解和阐述,神话代表着一个民族思想、道德、信仰和价值观,许多国家把神话当作自己民族精神的支柱,我们不能遗忘自己的神话——“女娲补天”,不能忘记自己民族文化的支柱。


 
编辑:李淑国】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