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既是财富也是包袱 苏州民间资本让古建筑放光彩
2007年04月18日 00:35

  中新社苏州四月十七日电 题:苏州民间资本让古建筑重放光彩

  作者 徐燕

  近日,苏州市吴中区发放四十六点七万元奖金,用以奖励和肯定修复当地多处古建筑的个人行为,鼓励更多民资加入古宅古建的保护修复队伍,此举为苏州控制保护建筑“重焕新颜”又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使得苏州这座古城在古建保护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政府保护 古建既是财富也是包袱

  两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除了为古城苏州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外,还留下了不少承载这些文化的古建筑。苏州文物局的统计资料表明,苏州现有文物保护单位两百六十五处,其中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二十五处,省级的有十六处,有九处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还有三百余处控制保护建筑。这些古宅古建是苏州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然而,饱经风霜的它们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容颜,变得形容枯槁,脆弱不堪。

  据介绍,苏州目前有三十五处急待抢修的控保建筑,约需保护维修经费一点五亿元,而苏州政府每年对此只有三百万元的拨款,实属杯水车薪,这些常年失修、濒临坍塌的建筑又成为政府相关部门无可奈何的“包袱”。

       古宅拍卖 只许美容不许整容

  早在两年前,《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中明确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维修、置换、购买、资助苏州古建筑,一些规模较大的古建便相继开始尝试走上市拍卖的道路,希望能觅到“知音”,帮助自己重展风采,重现价值。

  二00五年,苏州葑湄草堂以五千六百万元的起拍价敲响了“江苏古宅上市第一拍”,在经历了第一次的撤拍后,几经波折之下最终找到下家,低调了结,两年来却引来不断的争议和猜测;二00六年,苏州最大单体民国建筑朱家园也以一千六百万起拍价赴沪拍卖,最终因无人购买而撤拍。出售古宅不失为一条值得尝试和探索的保护之路,但实际操作过程却比想象的艰难许多。珍贵的古宅一经售出,虽然产权发生了变化,但政府责任依然存在。“只许美容不许整容”的要求让古宅在政府和个人之间矛盾重重,上市拍卖之路步履维艰。

        民资联手 政府支持百姓叫好

  以国家保护为主,却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民资的力量在苏州古建的保护中显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古宅古建数量列江苏全省第一的苏州市吴中区为例,东山陆巷古宅会老堂、西山徐氏仁本堂、东山松风馆古宅等都幸运地吸引了民间力量的加入,曾经破败不堪的“老屋”终于重放光彩。

  二00六年三月,苏州新沧浪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史建华,因为葑湄草堂的公开拍卖而成为中国古建行业中“古宅拍卖”的“第一个吃螃蟹者”,他也因此获得了苏州市首笔社会力量保护古建筑的十八万政府奖金。这种以颁发政府奖金的方式鼓励民资参与古建保护,在中国尚属首例。此次吴中区又专门拨款对民资保护古建进行奖励,再一次强调了民资对于苏州古建保护的重要性。苏州民营企业家的踊跃加入,除了自身利益的考虑之外,还表达了他们对苏州古建的热爱,对古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编辑:李淑国】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