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娱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图 片·论 坛|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广 告|演 出|图 片 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新闻浮世绘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莫让举报人成过河的“泥菩萨”
2007年05月17日 11:26 来源:广州日报

  举报盗窃的马生忠没有想到,公诉人会当庭公布自己的姓名,更想不到之后他会连续遭到殴打等报复行为。马生忠寻求法律保护,得到的回答是“现行法律没有保护举报人隐私的具体规定”。“今后谁敢举报?”这个问题困扰着这位耿直朴实的农民(5月16日《法制日报》)。

  一次举报,换来的不是奖励和称赞,而是一场灾难,这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近年来,大量因举报引起的报复性惨案、冤假错案频频出现,特别是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举报人遭报复的事件发生得更加频繁。而且,很多举报人在遭到报复后,或只有选择逃离家乡,或受迫害、蹲监狱,受尽折磨。此等结果,却无人问津,求助无果。

  当前国家在举报人的保护上并非制度空白。国家刑法中规定,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将受到惩处。但这些规定中的惩罚条款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差、适用范围也较窄,很难起到什么作用。特别是对举报人隐私这个问题上,涉及太少。法律有缺陷,让一些不法之徒有利可图,也让一些执法人员束手无策。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尽快将各部门现行的保护举报人的规章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制定一部具有权威性和足够影响力的《举报法》,通过立法,将举报的受理、举报线索的处理、受理举报部门的权利义务、举报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对举报人的保护奖励等作出明确规定。同时,要对打击报复甚至谋害举报者的被举报人予以严厉的法律制裁。

  除了法律的保障,笔者认为,社会有关部门还需要在净化举报环境上下工夫,要让举报者得到应有的肯定和保护。 (陶功财)


 
编辑:张磊】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