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奥运|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
汽 车|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 图 片| 社 区|图 片 网|华文教育|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粤北南雄珠玑古巷建设和谐新农村 令人刮目相看
2007年06月20日 02: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韶关六月十九日电 题:粤北南雄珠玑古巷的和谐新农村

  作者 冯昶 李凌 朱祖纯

  在闻名遐迩的粤北珠玑古巷,有一个历经百年沧桑的高基头村。短短几年,昔日贫穷破旧的老村落,变成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农村,一时成为当地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样板。

  中共韶关市委书记徐建华在南雄市珠玑镇调研时,对高基头村因地制宜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日前,记者慕名驱车前往采访。放眼高基头村四周,郁郁葱葱的黄烟环抱着座落有致的混凝土楼房。村旁,一块硕大的新村规划图和村民自治公约格外引人注目,宽敞便捷的混凝土马路直通村口,老者们在整洁宽敞的古老厅堂里聚精会神地对弈,孩子们在新建成的球场上尽情玩耍嬉闹,一股文明和谐的现代新农村气息扑面而来。

  高基头村理事会会长李世福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向我们娓娓道来村里的喜人变化。

  过去,高基头村内阴暗潮湿,村外杂乱无章,祖祖辈辈在这破烂不堪的泥砖瓦房里衍息至今已两百多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许多不甘落后的高基头人便加入“打工潮”行列,有的凭着一技之长已颇有建树,有的从事个体经商当起了老板,而留守在家的村民便集中把田块承包起来发展种黄烟,大搞养殖业,家庭收入颇丰。自此高基头人逐渐摘掉了“穷帽子”,去年人均纯收入达人民币五千二百五十多元。

  富裕起来的高基头人,追求舒适的生活起点愈来愈高,对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也愈来愈强烈,建新村盖新房逐渐成了村民的共同愿望。但对村民来说,人均不足七分的耕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他们懂得土地的珍贵。于是,“拆旧建新 ”的想法渐渐在村民中酝酿开来。

  李会长介绍,村民自发选出了理事会,并邀请了建设规划部门对新村进行统一设计。拟定了一套“全面拆除、重建新村、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案。如今全村四十七户全部实现了楼房化,而且每座新居造价都在十万元以上。

  李会长还告诉记者,外出务工的村民带来的不仅仅是金钱财富,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这些人十分热衷于家乡公益事业,目前,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合作医疗参与率达百分之百,计划生育率和义务教育率均达百分之百。

  “现在的村民真好,不仅为我建新房忙里忙外,帮小孩找工作,还经常送米送菜送药,太难为他们了。”年近七旬的残疾老人叶阿婆住上新房后感动不已。多年身患重病的戴小梅无法下地耕作,每逢农忙季节,村民们都自发为她家作地、插秧、收稻子,解决她家生产生活遇到的实际困难。

  人心齐,新村美。粤北珠玑古巷——海内外四千万珠玑后裔“七百年的桑梓乡”在人们心中会越来越新,越来越美。(完)


 
编辑:宋方灿】
:::相 关 报 道:::
·粤北南雄珠玑古巷千年舞龙后继乏人 已蛰伏20年
 

专题: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