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奥运网|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育|健 康
汽 车|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 图 片| 社 区|图 片 网|华文教育|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新闻浮世绘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索捐是过度开发慈善的恶果
2007年08月29日 09:34 来源:新京报

  “王明殿,你这个骗子!没有钱你还上什么电视,还吹自己是什么慈善家?”一位妇女在向慈善人士王明殿索捐无望之后哭喊着。类似“索捐”事件在各地均有发生。(昨日《中国青年报》)

  这是一个极其病态的现象。慈善本是一种主动、自由、愉悦的利他行为,捐助者自由助困手有余香。请求别人,那不是捐是乞;逼别人捐,那不是捐是勒索。

  索捐现象问题出在中国的民间慈善被过度开发上。一个社会民间慈善救助的能力其实非常有限,但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和社会保障还不完善,经费投入不足,资金有很多缺口,导致太多的人、太多的事需要社会爱心的救助和慈善的关怀。孩子缺钱上不了大学,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向社会求助;穷人得了什么不治之症,媒体首先想到的就是帮助他们吁求社会捐助;哪里发生了什么灾难,各种不同部门组织的捐助活动会纷至沓来。在这种层层不穷、过度开发的民间“慈善”氛围下,许多人便养成了对慈善的不切实际的期待:有问题、有困难“理所当然”地去找慈善,去让慈善家伸出援手。

  这种泛滥开发,一方面使许多人产生厌捐情绪,反感这些道德强制,另一方面就是让不少受助者失去对慈善的尊,自己穷别人应有责任捐助自己,用不着说什么谢谢。当慈善家因为能力问题未能伸出援手时,有人会毫无心理障碍地去逼着别人捐———既然在内心中认为别人有责任捐助自己,自己“理所当然”应受慈善救助,就敢于去逼甚至勒索了,对慈善的过高期待滋生出一种反客为主的“道德绑架”。

  过度开发中,慈善中的道德关系被严重扭曲,“索”和“逼”也就没有了羞耻感。

  作者:曹林


 
编辑:张磊】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