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奥运网|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育|健 康
汽 车|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 图 片| 社 区|图 片 网|华文教育|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子女阻挠、经济纠纷 再婚难造就“银发走婚族”
2007年09月01日 17:00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恋爱自由,婚姻自由”,这些被明确写入《婚姻法》的原则,这些曾被那些儿女当来用作反对父母干涉婚恋的武器,对老年人来说却不是那么回事。近日,上海老年学学会、上海411医院“中老年性福关爱热线”,在对429位上海单身中老年人的抽样调查问卷显示,老人再婚的主要障碍,68%就是来自于子女反对和经济财产的纠葛。这些接受调查的老人表示,一旦子女干涉自己再婚,他们往往选择妥协,因为他们害怕和子女反目成仇,害怕“众叛亲离”后的孤寂。

  房产、财产、赡养问题以及潜在的家庭危机,使得许多单身老人对“再婚”二字敬谢不敏,而对老来伴的渴望,使得他们不得不采用“走婚”的方式:不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却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同居。该项调查显示,84%的单身老人主动选择“走婚”形式,10%左右的单身老人对再登记结婚持观望态度。而在这种无奈选择的背后,折射的是两代人之间的错位关系。

  子女阻挠成再婚难首因

  当我们还在对祝父拆散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对佳偶而耿耿于怀,还在为陆母棒打陆游和唐婉这对鸳鸯而唏嘘不已的同时,却发现情况正在发生反转:子女们正开始扮演着祝父和陆母的角色,对自己的单身父亲/母亲的对象百般挑剔,阻挠着父母再婚。而他们对此也有着冠堂皇的理由:为父母把关,以及情感上难以接受另一个人替代自己父亲/母亲的位置。

  虹口区70岁的张女士中年丧偶后,独自一人把两个孩子抚养大,如今孩子自己都已成家,却不理解母亲再婚的想法。张女士的女儿说:“我们不是不替老人着想,只是不需要一个后爸闯进我们已经习惯了的生活。再说,后爸就一定对她好吗?他哪有儿女亲呢?如果母亲执意要结婚,我只有考虑和她断绝母女关系。”不少老人和张女士一样,因顾及子女的态度,只好不考虑登记结婚。

  “中老年性福关爱热线”负责人、411医院男科主任白迎堂教授表示,在接听老人来电时,就经常会听到老人为子女反对自己再婚而痛苦不已的事例。对此,白迎堂建议说:“许多子女口口声声辩白说,自己无法在感情上接受父母再嫁,可从人性的角度考虑,老年人需要陪伴,需要感情上的慰藉,而这些都是已经成家立业的子女们无法提供的。既然他们无法陪伴单身老人,更不应该阻止老人再婚。”

  中怡律师事务所的王芳律师认为,许多子女对父母晚年的感情、婚姻生活干预太多,忽略了老年人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只要符合《婚姻法》中的没有配偶、没有不适宜结婚的疾病等条件,老人再婚就是合法行为,子女以种种理由加以干涉,就是广义上的违法行为。

  经济利益是问题关键

  在子女百般阻扰父母再婚的背后,是子女的“重利”观念使然。白迎堂解释说,由于一直以来子女都抱有“父母百年后,他的就是我的”的想法,一旦父母再婚,就会多一个财产分割的竞争者,使得自己利益受损,这是子女反对父母再婚的重要原因。

  “有个老伴、有个老窝、有点老本、有几个老友”素来被称为晚年生活的四大宝,但调查显示,对于那些无老伴、却有老窝和老本的银发一族来说,他们的再婚难度更大。

  80岁的唐先生就亲历了这其中的艰辛。五年前,唐先生前妻罹患癌症去世后,他的生活一度陷入混乱:子女有自己的生活,家里只有电视机陪他;他不擅打理家务,每天就靠盒饭和方便面过日子,甚至他想追随亡妻而去。好在一年后,逐渐走出丧妻阴影的唐先生和老年健身队的队友———丧偶的史女士情投意合,自由恋爱了,打算领取结婚证。

  但唐先生的儿子们不乐意了,在房产、“未来的遗产”的分割上耿耿于怀,并强迫要求唐先生和史女士签订家产分割书,规定在唐先生百年之后,房产归儿子所有,并提前将前妻留下的财产分割成三份,两个儿子和唐先生每人一份。

  这样的分割书令唐先生和史老师伤透了心,由于不忍心和儿子闹翻,他们在财产问题上做了妥协,与儿子签订了“互不干涉条约”:他们通过公证,约定唐先生去世后将房产传给儿子;儿子也不得干涉唐、史夫妇婚后的财产自主权。之后,唐先生的再婚生活颇为顺利,去年,他们家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家庭”,是460多户“上海文明家庭”中唯一的一户再婚家庭。

  在谈到老人再婚难、再婚之后离婚多的情况时,唐先生常常现身说法,表示老人“自作主张”非常重要。“许多老人往往舍不得儿女亲情,对儿女的要求千依万顺,生怕得罪了儿女,自己成了‘孤老’。其实,只要处理好财产问题,解开儿女心中的结,这才是关键所在。当然,更需要呼吁的是,儿女对老人的理解和孝心。”

  王芳律师建议,对于单身老人再婚后可能发生的财产纠纷问题,可以通过“婚前财产约定”和“财产公证”等法律手段加以解决,双方可事先通过协议约定婚前、婚后财产的归属情况。“比如,针对老人和子女的担心,再婚老人就可约定婚前的财产为个人所有,婚后的退休金等财产为两人共有。”

  再婚老人,应做好“双面胶”

  儿子是婆媳关系的“双面胶”,而对于想再婚老人来说,他则是老伴和自己子女之间的“双面胶”,“双面胶”做得好坏,直接影响了再婚老人的婚姻成功与否。

  在分析老人无奈“走婚”的原因时,白迎堂指出,抛开子女干扰和财产纠纷外,一些再婚老年人的法制意识差、自我保护意识弱,也是一个原因。

  52岁的郝女士已经离异两次,在第三次遇到67岁的忻先生时,他们两个很谈得来,几乎天天约会,还拍了婚纱照,购买了情侣衫,并积极为谈婚论嫁做准备。但是这件婚事遭到了郝女士女儿的强烈反对,她生怕郝女士和前两次失败的婚姻一样,再次遭受感情和经济上的伤害,坚决要求老人“走婚”。好在忻先生比较理解,同意了“走婚”。

  可是“走婚”的过程并不易,已嫁出去的女儿为阻止老母“走婚”后再婚,就几乎天天回娘家,不仅当“电灯泡”,睡在敞开式的厅里,夹在老年情侣当中;而且隔三岔五地就呼朋唤友来家喝酒吃饭,让忻先生这位身患高血压、前列腺炎、颈椎病等三种老年病、年近7旬的“走婚”老人疲于买菜、做饭,苦不堪言。为此,郝女士和忻先生没少吵架,在“走婚”的半年后,忻先生再也无法忍受这样“折腾”的生活,就卷铺盖走人了。

  白迎堂表示,再婚老人应该适度当好“双面胶”,但在遭遇子女无理要求时,应该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一味地纵容他们,不然只可能成为第二个“郝女士”。

  找伴原因,男女大不同

  “中老年性福关爱热线”调查发现,单身老年人中,94%认为再婚的目的是找老来伴,有84%的老年人认为自己也有追求“性福”的权利。这其中,男女两性的差异也比较大,男性老人更偏向于寻找生活上的照料者,而女性老人更注重于寻找精神上的慰籍。

  白迎堂表示,老人再婚,是心理、情感、生理等多方面的综合需求,是人之常情。“每个健康老人,都希望有伴侣,有享受性生活的愿望。国内一项权威的调查证实,除了某些特殊疾病之外,老年人可以将某种方式的性生活保持到70至90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世俗的压力,认为老人再婚是‘老不正经’,使一些试图寻回昔日激情的老人们,或多或少面对着找乐时遭棒喝、求偶时遭尴尬的境地。这样的性压抑,造成许多走婚老年人的睾丸、卵巢等功能下降,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分泌减少,过早地失去了‘性福’时光”。

  白迎堂建议成年的子女们,应该以宽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老人再婚,使老人愿意将“走婚”变成再婚。毕竟,老人“走婚族”带着防范的心理和不确定性,对走婚的另一方缺乏应有的真诚;此外,“走婚”双方感情不稳定,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剧烈矛盾,会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


 
编辑:王赛特】
:::相 关 报 道:::
·北京两只大熊猫到四川卧龙“走婚” 防物种退化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打印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