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小人物昭示新民德 草根群体引领"道德中国"复兴(3)

2008年01月28日 14:19 来源:半月谈 发表评论

  新载体弹拨着永久的善良

  民间道德力量的兴起和壮大,遵循着道德建设不变的规律:模范的感召。所不同的是,草根道德模范与寻常百姓有着天然的贴近性,他们发于内心、成于自然的道德光辉成为道德复兴的触点。这种贴近性无形之中也促使民间道德建设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载体和形式,如大众传媒、习俗民约、民间组织、义工制度等,使中国的道德重建在日常化、制度化的路径上走出实实在在的脚印。

  大众传媒:以感动的名义引领道德风尚

  在信息社会,大众传媒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媒体告别“居高临下”的姿态,开始以平民视角“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开启我国新闻传播理念的重大变革。也就在这一时期,面对社会剧烈变迁和市场经济大潮,不少人对道德滑坡感到不满。人们对假恶丑的厌恶和对真善美的向往,转变为对道德楷模发自心底的强烈呼唤。此时,媒体对善良小人物的关注,呼应了民间道德建设的愿望。

  陕西省兴平市庄头镇流顺村的八旬老翁赵景华,30年如一日,依靠收破烂的微薄收入养大了6名被父母抛弃的婴儿。孩子当中,年龄最大的已出嫁,最小的只有6岁。老人的温情故事2006年经新华社报道后,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赵景华也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无私帮助。

  道德的力量来自榜样。翻开报纸、打开电视、进入网络,像赵景华一样的道德人物常常在不经意间迎面而来,浸润着我们的心灵,湿润着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感受到向善向上的力量。

  对草根道德模范的关注,有心的媒体早已不满足于零星的记录。从2002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推出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栏目,在全国范围内搜寻评选当年的感动人物,使徐本禹、高耀洁、洪战辉、王顺友、丛飞等一大批道德楷模带给人们久违的感动。每年春节后播出的《感动中国》被陕西、河北、福建等地的媒体效仿,已然成为民间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2007年最后两个月,陕西电视台推出的第二次“寻找‘感动我的人’”活动,观众参与量达到34万多人。

  感动是情感的触动和人性的共鸣。与传统道德的教化相比,感动让许许多多道德楷模和风细雨一般,拨动了普通大众的心弦。以感动为主题、以参与为特色、以评选为手段的媒体道德行动,为略显冷漠、浮躁、功利的社会涂抹了浓浓的暖色。

  同时,媒体的行动也为政府部门的道德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2007年秋,中央文明办等部门举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以群众评、评群众,群众学、学群众为特色的这次活动,共评出53名全国道德模范,254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而这些道德模范大多经媒体报道而闻名。这次引领民间道德建设的、自下而上的道德楷模评选,产生了官方与民间的互动,带来了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

  习俗民约:世界是变化的,善良是永恒的

  有研究者把道德分为意识形态化的道德和日常生活道德,社会转型时期首先发生变化的是前者,而日常生活层面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由于多半是和宗教信仰、礼仪风俗、生活习惯结合在一起,其沿袭和传承有着内在的稳定性。

  在广大农村,随着市场经济的渗透,生活流动性的增强、血缘地缘关系的动摇,道德伦理价值日益呈现多元化、多变性的特征。然而,近似原始的道德教化方式依然十分常见。在北方农村,如果有小孩子吃馒头时掉了馍渣而不捡拾,常常会遭到老人的训斥:“浪费粮食是造孽的!”如此“生硬”的教育可能会让孩子一辈子忘不了珍惜粮食。

  就像日常言传身教一样,古老的戏曲曾经也是道德教化的传统形式,即使目前面临边缘化的危险,戏曲对民间道德的传承依然根脉未断。陕西省乾县的民间秦腔演员商芳会,从一个不为人知的“丑小鸭”变为名扬西北的秦腔“超女”,每年演出达到300场以上。商芳会的主唱曲目是宣扬孝道的《朱春登哭坟》,她特有的苦音拖腔感人肺腑、动人心魄,而重孝主题无疑强化了其戏曲感染力。相信随着各地方戏剧的振兴,丰富的戏曲故事会让更多的传统美德重放光彩。

  作为新时期农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规范,村规民约正在成为民间道德建设的新载体。在江苏宜兴市新街街道办谢桥村、浙江桐庐县合村乡合村、浙江东阳市横店镇湖口村,修订村规民约、开展道德评议,成为村民自我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湖口村经常召开的道德评议会上,大家围绕“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主题进行讨论,让一些习惯不好的村民在民间舆论的监督下感到“脸红”,逐步改变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为。

  同样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民间契约,但与村规民约的“避恶”不同,浙江省德清县马福建等人创设的“草根道德奖”则以“扬善”为主,为民间道德建设带来了可贵的创新和启示。德清县的“草根道德奖”,设立者、获奖者都是普通人,微薄的奖金也仅具“象征意义”,但这里却成为一块复苏和激活道德力量的民间口头舆论场。奖项的设立者,原本是较高道德要求的身体力行者,但他们不满足于独善其身,而希望通过设奖和评奖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改良社会风气,这种方式与新闻媒体评选“感动人物”的思路不谋而合,昭示了民间道德建设通过“评判”来积极倡导、影响道德行为的共通性。

  公益组织:让善行制度化、常态化

  2008年奥运会即将召开,需要选拔场地志愿者7万人,以及在北京市内各处提供咨询的志愿者40万人,然而报名人数已达到了200多万。举世瞩目的奥运会,见证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民间道德建设步伐。

  志愿服务与各种民间公益组织一脉相连。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民间公益组织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已达35万多家,从业人员达400多万人。这些组织主要从事慈善、环保、教育、妇女、儿童等多方面的社会福利和社会发展事业,传播志愿精神是其鲜明特征,从而为志愿服务增强了制度化、组织化的影响。

  陕西妇女研究会就是这样一家成立于1986年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他们在家庭暴力预防与辅导中,通过热线电话咨询、个案辅导、支持小组、紧急状况庇护和帮助等方式为6000多名妇女提供了服务。40多名志愿者把两性和谐的“新道德”传播到一个个出现裂痕的家庭。

  志愿服务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和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具有天然的契合点和内在一致性。志愿服务就像一股清风,使人们透过残酷激烈的竞争关系,看到人性的尊严、人道的价值、人生的意义,接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伦理原则。为此,志愿服务对社会公道、职业道德、个人美德的启示和影响,将会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对任何社会来说,道德建设都是永远不会终结的艰巨任务。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善良的人们也需要团结起来。活跃壮大的洋溢着志愿者精神的各种民间组织,是民间力量不断推进道德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华民族实现道德复兴的道德火种。(记者 陈钢 秦亚洲)

[上一页]  [1]  [2]  [3]

编辑:唐伟杰】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每日关注>>更多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