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印象】世界大象日:守护野生亚洲象 中国为人象和谐贡献智慧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2日 14: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一年前,10余头亚洲象在历经110多天、1300公里的旅程后,返回适宜栖息地。因数万人的一路守护,10余头亚洲象全部安然无恙,也没有伤害一个人,这独属于中国的人象和谐之道令全球网友为之称道。

  【解说】近日,记者走进亚洲象生活的云南南部热带雨林,探寻人象和谐的奥秘。

  【解说】在中国,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30年来,在全球亚洲象总量不断减少的形势下,中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增长了一倍,如今已有约360头。这得益于在保护的同时,人象冲突有效缓解。

  【同期】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所长 郭贤明

  出现这个变化应该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我们人对象来说是非常容忍,就是说象出来了以后,我们不会对它进行伤害。第二个方面,就是它的活动范围,它的活动范围比较大,它取食的东西比较多,可能对它的生长会起到一个非常好的作用。再就是随着象群,特别这个象群里面那些雌象数量逐渐增加了以后,雌象逐渐成年了以后,然后这些进入生殖期的象,它能够非常顺利地怀孕,非常顺利地生产,那这个就是导致我们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应该来说在稳步扩大。

  【解说】记者了解到,在缓解人象冲突方面,云南多地开发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通过人工、红外相机、无人机等方式监测亚洲象的活动,并以APP、社交软件、广播等形式及时对民众进行预警;防象灯、避象亭等设施,有效减少人与亚洲象的接触,切实降低了人象冲突中的人员伤亡。

  【同期】亚洲象监测员 武俊会

  大象本来就是雨林的“工程师”,它会去雨林里面去把不好的大树,腐烂的腐朽的大树推倒,让阳光洒进森林,让底下的植被生物更健康地发展。所以说,大象进到森林里面,它会让森林里面的物种更多样性。

  【解说】虽然人员伤亡大幅减少,但亚洲象仍然会对庄稼造成破坏。据了解,亚洲象尤其偏爱玉米、水稻、甘蔗等作物。近几年,村民将原本种植玉米的土地改种橡胶,虽然大象不再取食,但在橡胶林中活动时仍会破坏作物。

  【同期】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所长 郭贤明

  亚洲象,我们说它的食性正在逐渐逐渐地在改变。它可以取食的食物,过去我们调查的时候,我们知道亚洲象的食物,我们过去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我们调查的亚洲象的食物只有100多种,到现在就是这两年,我们调查亚洲象的食物已经达到400多种。

  【解说】为此,云南多地开展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以西双版纳州为例,2010年开展亚洲象保险试点,2011年在中国率先创立野生亚洲象公众责任险。理赔标准逐年提高,如稻谷从900元(人民币,下同)/ 亩调整到1538元/亩、甘蔗从1100元 / 亩调整到1827元 / 亩。

  【解说】同时,“大象食堂”(亚洲象食源地)的建设也以多种形式开展,满足亚洲象部分食物需求,减少其进村入寨的几率。

  【解说】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中国也充分考虑亚洲象的因素。中老铁路野象谷车站就将线路走向避开了亚洲象主要活动区域。普洱、西双版纳境内的多条规划和在建公路均以涵洞、桥梁等方式为亚洲象提供通道,以保障其迁移路线畅通。

  【解说】为了更好地保护亚洲象,最大限度解决“人象冲突”问题,强化亚洲象重要栖息地和种群集中分布区保护,亚洲象国家公园的创建正在提速。

  【同期】西双版纳州林草局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 李中员

  我相信,在(亚洲象)国家公园的建设上,可能会融入很多的措施和办法,进行一些规划。在把范围确定了以后,我们亚洲象的保护,和人与亚洲象的一些矛盾冲突,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可能人与亚洲象和平共处的局面将会实现。

  记者 杜潇潇 韩帅南 云南报道

责任编辑:【罗攀】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