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缺陷致市场畸形 权证渐成资本市场“弃儿”(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定价缺陷致市场畸形 权证渐成资本市场“弃儿”(2)

2010年06月29日 08:49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海外权证市场的发展路径可以清楚地看出,备兑权证是权证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但在权证重启了五年之后的今天,为什么民间期待的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第三方备兑权证却迟迟未能推出呢?

  “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刚刚推出,至于权证市场规范发展问题排在了这两大业务的后面,估计未来两年内都不会考虑什么备兑权证问题。”北京一位消息灵通人士告诉记者,只有等内地投行具备发行能力了才能开展,以目前内地券商的资金实力能发行备兑权证者少之又少。

  疯狂炒作让人难以忘却

  从2005年8月宝钢认购权证开始,至最后一只上市的长虹认购权证,5年时间以来各种权证产品“你方唱罢我登场”。据本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共有95只权证先后出现,其中68只为认购或认股权证,27只为认沽权证。Wind数据显示,权证存在最多时,40只权证共创造了232343亿元的成交金额。

  权证的魅力在于它没有印花税的低成本;“T+0”的投机刺激;更在于它不限于10%涨跌幅的蹦极般“疯狂”,交易的近五年来,多少投资者卷入了这个漩涡中不可自拔,一夜暴富、一朝破产者多不胜数……“末日轮”这个伴随着权证复出而生的“名词”自2005年以来不知已冲动上演过多少次。

  回放一 “钢购”的起起伏伏

  2005年8月22日,宝钢股改认购权证登陆A股市场,随后,包钢认购、邯钢认购、钢钒认购、马钢认购等“钢购”也相继出炉,它们伴随着钢铁收购概念的悬念,多次刮起炒作的旋风。

  2006年4-5月间,A股市场稍见回暖,宝钢、武钢、邯钢、包钢认购多次单日收出30%左右的涨幅,同日涨停的状况也频频出现。不过大涨的背后,大跌也随之来临,因此,当时投机钢购的投资者也是“备受折磨”。

  “钢购”的暴涨一度让市场认为供求失衡是主要原因。因此,为遏制权民的疯狂,2005年11月28日,上证所推出权证创设制度,赋予创新类券商创设和注销权证的权利。这些券商可在交易时间内创设权证,而不需要事先申请批准。从此招行认沽、钾肥认沽等被大量创设。

  不可否认,创设权证起初确实起到了一些平抑爆炒的作用。但当市场消化了创设的权证份额之后,结果依然是投机依旧,而券商却赚得盆满钵盈。

  回放二 火热炒作到疯狂创设

  “梦醒来,是谁在窗台把结局打开,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周杰伦的《千里之外》唱的仿佛就是“末日轮”认沽权证投机者的命运——明知手中权证最后的命运是归零,却依然希望挖到一个“金元宝”。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南航认沽权证。自其2007年6月21日上市第一天起,即被投机资金疯狂炒作;首日开盘价为0.084元,开盘当日即报涨停,之后又连续两个涨停,一举冲至2.085元;第四个交易日继续上涨,最高涨至2.603元。

  招行认沽依然,这只高达22亿份的庞然大物,2006年3月初上市,较其他权证来讲,一直表现平平,然而,2007年6月,一度极尽疯狂。6月11日涨幅超过100%,并于次日达到历史最高价位4.949元。如果从2007年5月28日最低价0.36元计算,涨到6月12日最高价,12个交易日最大涨幅将近14倍。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毫无价值可言的认沽权证的投机,券商创设也进入“白热化”,招行认沽创设创出历史纪录,2007年6月20日,15家创新类券商创设的合计约12.27亿份招行认沽权证获准上市,才让炒作稍稍安静下来。

  回放三 “5·30”爆炒到临时停牌

  2007年5月30日,沪深两市上调印花税,带来了让人难忘的A股“5·30”大跌。然而,对于不收交易印花税的权证市场来说,却成了利好,尤其是纯炒作性、与正股股价走势背道而驰的认沽权证。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