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私募变局猜想:即将迎来一次深刻变革(3)

2010年11月15日 15:5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困惑

  压力下前行,至今没有“名分”的阳光私募基金困惑颇多。除了法律地位不明确、公信力和渠道方面处于劣势等客观条件不占优外,私募基金也面临着自身信息披露和投研的规范化缺失。虽然处于成长的高速通道中的,但阳光私募基金的集体痛楚并没有随之而消亡,反而在竞争中越发明显。

  近日,因私募大佬级人物李旭利从重阳投资辞职而引发的各种劲爆猜测或许加重了人们对私募基金的疑虑。据多家媒体报道,刚从交银挂冠而去的总经理莫泰山和李旭利这对“金牌兄弟”组合都被质疑曾违规操作及利益输送而被证监会调查。

  离职风波,也同样是涉嫌违规操作,人们不难揣测,难道二次基金黑幕又将上演?私募基金监管空白再次被暴露。

  查阅相关法规,记者发现目前的私募基金主要由《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规范,在证券监管体系抑或是政府的产业发展指引中,都鲜有涉及私募基金公司的内容,私募基金的发展总体处于监管缺失的状态。

  “阳光私募相当于被人委托的操盘手,私募基金公司多以资产管理公司名义出现,但并没有合法的主题地位,可谓有名无实。”天相投顾董事长林义相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确实,多年来,私募基金承担着信托产品“投资顾问”的角色,是否将其列入《证券投资基金法》也是本次法律了修改的讨论焦点,多数私募一直呼吁希望“牌照”化管理。

  除了法律地位的不明确,私募基金本身存在着风险大、短期行为普遍、操作不规范等弊端,委托双方的法律关系仅能通过《合同法》和《民法》规范,既不利于保护当事人利益。同时,私募基金不能像公募基金那样进行公开募集,受众面有限,所以私募基金为了提高筹集资金的成功率,必然会有相当的夸大管理水平和投资运作能力之嫌。

  也正因为如此,私募基金的客户认同度和过于强大的渠道压力也是现阶段的困惑。据了解,大部分私募基金经理都仍处于凭借个人关系发产品的初级阶段,“私人银行的渠道很有吸引力,比券商来得快而且稳定,但说实话我们掏不起那个钱。”一位从国内大型基金公司奔私的私募经理坦言。

  猜想

  日前,关于将私募基金纳入法律监管已经达成共识的消息不断,可以预见的是,在阳光私募基金正式“收编”之后,其信息披露将不断透明化,投资操作更加规范化,其管理和运行模式也在不断向公募基金靠拢。

  目前,私募基金的操作手法更加灵活,也意味着更不受制约,加之没有消息披露的义务,整个阳光私募都处在朦胧中,有关业绩比拼也并不全面。业内普遍认为,在发牌之后,相关监管也将随即到位,私募基金的规范化操作可期,公信力也将增强。

  同时,法律地位的确立也将给整个阳光私募基金输入更多的血液,对公募基金人才的吸引力或大增。

  “公募基金要做好一次储备人才、应对更大规模奔私潮的准备,毕竟在私募合法化后,更多的公募人才或加速流动。”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副总认为。确实,今年以来,公募基金人才的流逝已经从基金经理上升至高管,资产管理行业,人才的地位已经越发明显。

  “在借鉴西方的同时,唯一的最重要、最核心的东西是人。把基金管理公司当成像银行这种金融机构来看待,而忽视了以人为本,忽视了基金经理在基金管理公司中的作用,在制度上没有体现。”在谈及目前关于公、私人才争夺时,国内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总经理一针见血。(涂艳)

参与互动(0)
【编辑:郭嘉】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