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涉房企业数量直线上升 上市公司为何青睐卖房子 (2)

2010年12月30日 10:5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另外,畸形的地方发展考核机制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地方财政的收入结构中依赖土地出让收入,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以官员所辖地的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率为主要指标。再投资是官员在任期内实现这两个指标快速增长的捷径和显著的政绩。吸引外部的实业投资和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拆迁,使官员们找到了创造好看政绩的最佳方案,因此倾向于制定政策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热闹背后的凶险

  房地产的繁荣不值得推崇吗?课题组认为,资本追逐利润无可厚非,但是一个行业吸纳过多的社会资源,一股独大,从而形成对其他行业的挤出效应,那么就是比较危险的了。何况,中国当前面临着产业升级的紧迫任务,这种危险则容易被放大到难以承受。

  房地产如黑洞般把土地、人员、信贷全部吸纳走,别的行业的投资必然减少而压抑了相应的供给。特别是,上市公司不专注自身的主营业务,都转向来钱快的房地产业务,这是资源和资金的一种扭曲和错配,也增加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短期看,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好看,长远看会削弱上市公司的竞争力。

  同时,房地产行业具有明显的产业拉动效应,涉及60多个产业,尤其对钢材、水泥、平板玻璃等需求巨大,而这些产业在我国都是产能过剩的行业,房地产业的过度发展刺激这些产业产能的扩大。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环境下,经济的房地产化和利益的驱使将会减缓产业结构调整。

  另外,报告特别提到,房地产业对企业家心理上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2010年胡润财富榜中,排在前1000位的富翁中,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或者业务范围包括房地产开发的有286位,占近三成。开发房地产带来财富的剧增,工商业资本纷纷投身其中。加之近年以来不断恶化的投资经营环境,“国进民退”对既有经营领域的挤压,越来越小的利润空间,使企业家阶层厌倦了实业投资,挣快钱的投机心理大增。

  技术创新、新兴行业的崛起都离不开企业家富有创新的冒险精神。先进的科研技术成果没有企业家的转化,商品化、产业化无从谈起,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只能停留在规划上。“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依赖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但经济结构的房地产化会吞噬企业家精神,抑制企业家的制度与产品创新,挖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基础。”报告称。

  拓宽财富之路

  那么,是不是该打压房地产的发展呢?课题组认为,扩宽民间的投资渠道,加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房地产预售制,多管齐下,方是上上之策。

  投资、投机性购房的大量涌现,很重要的原因是民间投资渠道太少。民间已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但是投资渠道很少。近年股票市场表现不佳,加之问题层出不穷监管乏力,加大了投资者的恐惧感。“最坏也得一套房子”的投资安全底线的心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快速上涨的房价诱使投资冲向住宅市场,在通胀预期增强的时期更加显著。面对民间投资的强烈需求的事实,招宽投资渠道,引导投资方向,疏导资金流向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新兴行业具有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广阔的市场前景,产业带动系数大,增加就业量的特征。处于幼稚期时,成长的风险很大,需要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这需要政府在行业发展所需的资源上加大扶持力度。需要明确新兴产业的定位,塑造良性发展的环境,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向新兴行业流动,加快最新科技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的转变。

  另外,从风险承担的角度看,预售制是资金风险上的错配。按规定,项目投资自有资金只需达到预计总投资额的20%即可,余下资金靠银行贷款和预收房款。较之制造业而言,固定资本投资很小,财务杠杆高;先收款、后交付产品的模式使资金回收期大大缩短,资金占用量减少。这对先生产、铺货,长期存在应收款和坏账风险的制造业来讲,诱惑是不言而喻的。预售商品房的资金风险大部分由银行和购房者承担。鉴于我国各地差异较大,短期内完善预售制,资金的获得与开发进度匹配,风险承担对称是当前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从长期看现售制应是必然的趋势。 (记者 董伟)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