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台商毕国平:青海湖是我这辈子的"毕业论文"(图)

2006年07月13日 09:07

    第一位投资青海湖旅游开发的台商毕国平七月在青海湖畔接受海峡两岸媒体采访。 中新社发 徐长安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西宁七月十二日电 题:在青海湖追梦的台湾客商

  中新社记者 徐长安

  毕国平,一个面容黝黑的男子,留着齐肩长发,焦黄的头发和粗糙的皮肤,半短的羊皮棉袄,完全是一副藏民的打扮。与他相遇在青海湖畔,他在湖边开了一家金沙湾旅游服务中心,成为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投资的第一位台商。

  “我是海北人,青海的台北人”

  二00三年,毕国平来到青海湖。对他而言,来青海湖投资完全是一个意外收获。一句“青海青,黄河黄”给了他青海湖最美的印象。

  “到了青海湖一看,我的天哪,这里太美丽了!”毕国平如此形容自己第一次看见青海湖的心情。也正是这样的心情,让他静静地在青海湖畔呆了两三天。“我蹲在湖畔,看着眼前的雪山、草原、羊群、湖泊、岛屿,再想想台湾,两项比较,我便深深喜欢上这里了。”是这股热情,让他抛开了在大台北的生活,毅然来到青海湖畔。

  三年时间里,毕国平把青海湖美景饱览无遗。“我至少看到过二十种青海湖的美景。”不过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就是从一个大城市的旅游业的老板变成了一个青海湖畔的“海北人”。“我生在台北,祖籍山东青岛,但我跟别人都说我是海北人——青海的台北人”。他也移近融入藏族同胞生活。青海湖的藏族朋友给他起了一个藏文名字——虎吉扎西,“就是一只黑色的老虎”。

  青海湖是我这辈子的“毕业论文”

  按照毕国平的话说,“我是已经奔五的人了”。今年四十七岁的毕国平,已经在旅游业驰骋了近三十个年头,他的生意遍布台湾、大陆、欧洲和加拿大,但他把青海湖视作自己投资的最佳地方。

  “投资青海湖是我这辈子旅游事业的‘毕业论文’”,他看中青海湖丰富的、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和周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为这些,我投资在青海湖了”。

  毕国平投资青海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海晏县政府给了他许多优惠政策,但毕竟作为青海湖畔第一家台资企业,这里需要的基础设施非常多。水和电就是两大难题。

  青海湖虽近在咫尺,但青海湖是一个咸水湖,湖水不能直接饮用,而旅游服务中心不可能没有水。毕国平因此在湖畔开凿了一眼井。电的问题比较好解决,小型的发电机基本能够满足今年三万到五万的旅客接待任务。

  但他对这里投资环境的改善抱有信心。在此前,青海省长宋秀岩也表示,青海正在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欢迎台商来青海投资。

  “在青海湖生活就像过第二辈子一样”

  尽管毕国平在青海湖已经投资将近百万元,员工人数也近四十,但他还是希望能继续扩大投资。

  “在这里投资,是要把这里当作我常住的地方。”毕国平非常喜欢青海湖,他的事业也就成为为自己建设未来常住的家的一种投资。许多投资项目也都围绕着生活休闲的主题,沙滩摩托、悠波球等台湾旅游项目被他搬到了青海湖。

  “我在这里做旅游,也在这里生活。这里的生活就像我过第二辈子一样。”目前在青海湖畔,他每年只需要工作一百五十天,但收入可以达到六百万元以上,而他预计二00八年接待客流量将达到四十万人次。生活赚钱,一举两得,他当然乐不可支。(完)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