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娱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图 片·论 坛|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广 告|演 出|图 片 库|供 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只当会投票的驴还不行 台湾学生眼中三次"大选"
2007年07月02日 15:15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对于台湾2300万人而言,2008年的“大选”是一个考验,并不是只要当一头“会投票的驴”就行了

  2000年3月,台湾政党轮替,“三级贫户之子”陈水扁上台。当时我只有18岁,没有投票权。还在读高中的我所就读的中学,也是陈水扁之子陈致中毕业的学校。

  2004年3月,我22岁,面临研究所的入学考试。第一次投票选择我们自己的领导人,我投了连战,但两颗子弹帮陈水扁连任。

  2008年3月,我26岁。

  2000年:选举旗帜插进教室

  2000年的“大选”,是台湾选举史上最为关键的一次。李登辉在主政12年后,年事已高不再寻求连任。民进党提名的陈水扁与吕秀莲,以约30万票的差距胜选,实现了首次政党轮替。加上最后得票率并未过半,可以说是“弱势执政”。

  当时我还在读高中,由于我所就读的学校毗邻许多“政府”机关,包括“行政院”与“立法院”,因此经常能够感受到选举的浓厚气氛。也有许多班级有同学把街道上候选人插的旗帜拔回来插进教室里,作为支持的象征。有班级插宋楚瑜的竞选旗帜,也有班级插陈水扁的竞选旗帜,但连战的旗帜比较少见,年轻族群对年纪较大的连战的支持较为有限。当然,也有搜集各组旗帜以示博爱的。虽然后来因为学校禁止,这些旗帜在班上只插上了一两天,但那次“大选”引起的关注,远远超过之前任何一次的县市长或“立委”选举。

  其实,学校的老师之间对候选人的支持也各有区别。有些老师愿意谈自己的观察,但不会明言自己支持谁;比较多的老师则不谈个人立场,但不反对大家关注时事。在台湾,从进小学接受教育开始,每个学期班级中的学生干部都是用表决的方式产生,而担任干部的学生也都愿意努力完成任务。校园生活中,体验的民主往往与公民课程相辅相成。

  由于当时班上大多数同学未满20岁,不具备投票资格,只有两位同学因为留级导致年龄偏大,可以投票。于是就有其他同学起哄,要求这两位同学投给班会决议的候选人,以象征本班的民意。

  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没有人会去这两位同学家附近的投开票所特地监督他们有没有去投票或是投给谁。当时的老师则对我们的举动表示没意见,只是说不要过于重视这个仿真投票。

  记得那场仿真投票,班里同学最多投票选了宋楚瑜。选举结果揭晓后,宋楚瑜拿下36.84%的选票,仅以2.46%的微小差距败给拿下39.3%选票的陈水扁。“大选”后,宋楚瑜挟着强大民意,自立门户筹组亲民党,虽然一时也获得许多支持,2001年甚至在“立法院”获得46个“立委”席次,但是该党主要以宋楚瑜的个人魅力为号召,近年来影响力也是逐渐下跌。2006年底,宋楚瑜参选台北市长,但他的最后一搏仅获4万多票,至此宣布退出政坛。

  2000年“大选”中最令人意外的是,当时国民党提名的连战、萧万长得票远低于陈(水扁)吕(秀莲)、宋(楚瑜)张(昭雄)两组候选人,得票率仅为23.1%。此后的宋楚瑜的出走,更是象征着国民党的分裂,被公认是最大的失败。当然,这对于国民党与泛蓝而言并非毫无收获,至少得到教训后,泛蓝势力积极进行整合,而促成了连宋配在2004年挑战陈吕。

  [1]  [2]  [3]  [下一页]

更多国际先驱导报新闻
 
编辑:魏恒】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打印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