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奥运|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
汽 车|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 图 片| 社 区|图 片 网|华文教育|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台商故事:梳子王在东北起家 一把卖到五六百元 (2)
2007年08月08日 19:20 来源:央视国际

  解说:

  设备和工人都有了,可是却没有一个人能操作这些机器。这对于王作敏来说,岂不是等于一座空厂。而此时的200多万元人民币,已经投入到工厂里面了,要想退出那是不可能了。情急之下,王作敏只得向台湾的同行寻求帮助。

  采访:

  王作敏:他们就跟我讲,你来跟我学吧,你学完以后,你再回去教他们(工人)。所以我这个时候就开始一个是木柄、木把。另外第二个是油漆,第三个是植毛,要把毛植在木柄上。一个一个开始我在台湾学,学完了以后,我就回来教给这里的工人。

  为了能让自己的工厂运转起来,已经是50多岁的王作敏,平均每个月都要往返于台湾和大陆之间,去学习如何操作机器。在朋友的工厂,王作敏亲自操作学习如何使用机器。学会了就赶紧跑回沈阳教给自己的工人。即使回到台湾,王作敏也很少回到家里看看自己的亲人。对于那段时间王作敏的女儿王嘉琳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采访:

  王作敏女儿王嘉琳:他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到后来,我们可能有时候三四个月,我们才能见面一次,每次见面的时间都很短。他回去可能也就顶多就是一个礼拜、十天。一年加起来,除了过年那段时间,我们可以比较常见面以外,见面的时间很少。

  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和训练,王作敏的工厂终于可以生产了,这次王作敏高兴了,因为它的工厂终于可以运转起来了。可是,就在王作敏准备大批量接受订单生产发梳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采访:

  王作敏:有一次我接了一个定单,是200打的,2400只的梳子。我就买了四个立方米的木材以后,我就准备来做这个200打的定单。

  对于王作敏来说,他所买得这4立方米的木料,足足可以生产1万8千只发梳。这对于所需要生产的2400只发梳来说是绰绰有余。并且,这笔定单一但做成,王作敏就能赚到6万4千多人民币的效益。可是谁能想到,王作敏的一次台湾之行,这些木料却不翼而飞了。(加空镜,木料被拿走)

  采访:王作敏

  等到我从台湾待了一个半月回来以后,我看见四个立方米的木材都没了。

  但是木柄也没有,寥寥无几,四个立方米可以做一万多只梳子,我回来了以后,就剩一些次品,剩了一点。木头到哪里去了,不知道。问谁,谁都不敢讲。

  王作敏知道,在他离开工厂的那段时间里,工厂一定是出现了一些状况。可问题到底出在哪呢。然而,对于王作敏来说,找出这些问题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他所首要解决的是找到这些木料,没有木料这2400把梳子就不能按时交货,不能交货,王作敏要就按原定的销售价格双倍赔偿给客户。这样一来,王作敏的损失就会更大。可是上哪里去找这些木料呢。就在王作敏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空镜找到次品)

  采访:

  王作敏:我记得我走的时候,曾经买了两吨的煤,我发觉这个煤还剩的不少,我发觉车间里面有炉子。然后我到炉边我把炉盖打开以后,看看那炉子里面烧的不是煤,因为煤会有煤渣,看的很清楚。而是木材烧完了那个木灰。我就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烧煤,烧木头。他说边角料都打出来,没有用的,那就烧了吧,总归要处理。我慢慢想这四个立方米的木材,只做出了一千多把梳子,剩下那一些可能大概就烧火了。(中间插火烧的画面)

  疏于管理这让王作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大量的次品被烧毁,王作敏的心跟针扎得一样疼。

  采访:

  王作敏:因为好不容易凑了钱买了四个立方米的木头,自己以为这个可以做一千五百打,一万八千只梳子,结果做了两千只都不到,木头就没有了。那种所谓的北方话说叫揪心的痛。

  心痛是一方面,可对于王作敏来说,不能按时交货那才是更让人痛心的。没办法,王作敏只好再购买木料继续生产剩余的发梳。可是,离交货的日期是越来越近,时间已经不允许他再继续生产了。情急之下,王作敏只得高价去台湾购买成品,以保证按时交货。然而,手上资金已经被工厂生产所消耗得几乎所剩无几。没有办法,王作敏只得跑回台湾去筹集资金。

  采访:

  王作敏:就是回家去再看看哪里还有钱,当时我记得台湾那时候股票很盛的时候,没有钱卖两张股票,我甚至把我自己在我名下的两个小房子,我都卖了,拿来。所以往后的那几年,家里有点不太高兴,只要我一回去,就要钱。

  采访:王作敏女儿王嘉琳:其实我那时候会觉得爸爸很自私,我会觉得他,因为那个时候,其实妈妈在台湾也很辛苦,她必须一个人扛起所有家里的事情。我们就觉得说爸爸应该可以适可而止,那时候只是很单纯觉得说,你应该要多为我们想一想,要多为妈妈想一想。

  可那时候的王作敏,已经顾不上家人的责难了,他满脑子想的是如何能按时完成这2400只发梳。经过近一个多月的努力,王作敏终于完成了这2400只发梳的定单。这次的木料风波让王作敏意识到,没有合理的管理和高质量的产品,这对于他来说,是等于拿钱往黑洞里丢。

  采访:

  王作敏:我是一个做贸易的,从贸易跳出来,要搞一个工厂。虽然自己对这个产品很了解,但是实际到生产的时候,你就会发觉到种种的问题,会缠绕着你。每一个小节你都会发觉有很大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魏恒】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