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台将出现四五十种"国语"?制造一座新"巴别塔"
2007年03月27日 12: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27日电 针对台湾当局“去国语化”作业,中国文化大学中山所所长周阳山在27日的台湾《联合报》上发文批评说,若要去简就繁,透过政治力硬将一种通用已久的大众语言,改为四五十种“小众国语”,岂不是治丝益棼?

  台“行政院长”苏贞昌日前答询时表示,岛内现在官方的语言应该就是所谓的“国语”,也就是“北京话”。至于以后若因为原住民语,客家话与闽南话都成为“国家语言”后,原来的“国语”应如何称呼,则可改称为“北京话”。

  对此,周阳山指出,上述的称谓中存在着严重的谬误:

  第一,“北京话”和“上海话”一样,都是一种地区性方言,其中包含大量的俚俗用语,一般外地人是听不懂的,因此,并不是什么“普通话”或“国语”。

  第二,当前台湾使用的“国语”,系“汉语官话”,英文则称之mandarin。最新出版2007年的《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辞典》的解释是(1228页):“(汉语)官话,(中国)国语(其标准书面正式形式有7.3亿以上的人使用)。”因此,“国语”系“汉语官话”,而非通行于老北京市区的“北京话”。

  “北京话”对于七八亿讲“普通汉语”的人而言,是一种不太容易懂的“地区方言”。许多人可以讲一口标准的“国语”,但却不一定会讲地道的“北京话”,也常听不懂北京居民使用的“北京话”。

  第三,如果现在通用的“国语”(即“汉语官话”)和其它各种语言,包括台当局教育部门认定的原住民43种语言,5种客家话,闽南语中的泉州腔、漳州腔、海口腔、宜兰腔、台南腔、福州话及手语,都变成“国家语言”的话,今后政府公务员,到底要学多少种“国语”才够用呢?如果2300万人口的台湾,竟然同时存在四五十种“国语”,这究竟是尊重各语族,便于沟通?还是制造一座新的“巴别塔”(上帝惩罚人类欲建通天之塔,使人类语言分歧,难以沟通)?

  并且,初步认定的四五十种“国语”,不仅数量太过庞大,学习十分困难,恐怕实施起来,徒具形式意义。

 
编辑:魏恒】
:::相 关 报 道:::
·配合“去国语化” 台当局费时三年编订三部辞典
·“去国语化”背后的阴谋
·众"立委"质疑当局"去国语化"是为选举的政治动作
·台当局试图推动“去国语化” 未来恐无共通语言
·澳报批"去国语化":台当局借语言求"独"用心险恶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