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娱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图 片·论 坛|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广 告|演 出|图 片 库|供 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台报:郝龙斌迎战陈水扁 国民党从战略层次突围
2007年05月23日 17:54 来源:人民网

  台湾《联合报》今日社论说,陈水扁发动“中正纪念堂”“正名”,只是战术;他欲藉“中正纪念堂”的“正名”来全盘否定国民党政治地位的正当性,才是战略。

  国民党迄今仍陷于“战术层次”的鏖战,只在“程序正义”发出微弱的抵抗;然而,倘若国民党不敢或无能正面迎战“蒋介石功过”的战略辩论,而在“战略层次”缴了白卷,即可能出现兵败如山倒的情势。

  郝龙斌宣告将凯达格兰大道“加注”为“反贪腐民主广场”,可谓是在“战略”与“战术”层次皆占据了反制陈水扁的新高点。就战略言,郝龙斌藉由“加注”,将这场“反蒋/反国民党”的战争,转化成“反贪腐”的战争,至少已达成另辟战场的战略目标;再就战术言,郝龙斌“罚款/拆布幔”的动作完全在台北市府权限下进行,但陈水扁的“台湾民主纪念馆”“正名”工程,却须受到法律及台北市政府主管机关的牵制。

  社论说,郝龙斌的“加注”当然是一个政治动作,却是一个“合法”的动作;而陈水扁为“中正纪念堂”“正名”,非但是政治动作,且是一个不合法的动作。何况,郝龙斌并未取消“凯达格兰大道”的原名,只是“加注”而已。郝龙斌的此一动作,其主要的效应表现在战略层次:一、使攻击亡者蒋介石的陈水扁,必须转过身来面对自己的败德失政、贪腐无能;今后,陈水扁将面对“反贪腐民主广场”上班三百六十三天。二、让台湾人民知道,陈水扁那一套“正名”的把戏,郝龙斌也能玩;即使台湾人民也许并不鼓励这种手法,但也不容此种手段成为陈水扁的政治专利!

  郝龙斌的动作,应当给了国民党很大的启示。未来,无论是面对陈水扁“去中华民国化”或“去蒋化”的“正名”动作,除了须在“战术层面”因应,更应在“战略层面”寻求突破,夺回制高点。

  社论进一步指出,蒋介石是个争议性的人物。在他主政期间发生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是事实,但在他主政期间也实现了土地改革、地方选举、经济起飞、九年国民教育……亦是无可抹杀的史实。国民党如今对“蒋介石功过”说不出个道理,却听任陈水扁在蒋介石脑门上贴上“二二八元凶”的标签。这是国民党后继者的无能与悲哀!

  陈水扁在战术上将“中正纪念堂”改名,其实是要在战略上将蒋介石“历史定格”为“二二八元凶”,而完全抹杀蒋氏;正如“台独”高唱“正名制宪”,亦是在战略上放大“中华民国”所背负的苦难。然而,二十年来,国民党弃守了这个战略阵地,竟被民进党及陈水扁的骚扰战术打得毫无招架之力。

  如今,陈水扁已将“中正纪念堂”变成了一个政治斗争的路边自动贩卖机,彷佛不论蓝绿任何人路过都可立即消费蒋介石。国民党若不能从“战略层次”突围,如何对付这种“骚扰战术”?

  社论最后说,战略是个“理”字,战术是个“能”字。有理有能必赢,无理无能必输;但是,无理有能亦会赢,有理无能也会输。自党外年代开始,国民党与民进党之间,就是一场“战略与战术”的角力,亦是一场“理与能”的战争;但国民党迄今仍陷“理说不清,能斗不过”的困境。

  郝龙斌与李永萍(编者注:台北市文化局长、岛内名嘴)的战略“加注”及战术“罚款/拆布幔”,能否成为翻转蓝绿战斗轴线的杠杆,颇可玩味,亦值得追踪观察。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