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兵败亚少赛引发强烈地震 权威人士解析深层原因

2006年09月13日 10:41

  中国国少队在亚少赛上输给少一人作战的朝鲜队后,外界一片指责声。国少队输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记者昨天采访了圈内一位资深人士,据他介绍,同曾经有过虚假繁荣的中国足球一样,青少年足球同样正经历着冰火两重天。

  尴尬一 国少选材十里挑一

  据介绍,本届U-17国少队在建队时就遭遇尴尬——选材面只有不到200人,参加亚少赛的20名队员是国少队教练组通过三期青训营精挑细选出来的,而之前几届国少队的选材面都有三四百人。更令人遗憾的是,在入选球队的20名球员中,只有4人来自中超梯队,其他人要么是地方足协推荐球员,要么来自私人足校。

  那么,这个尴尬的现状是怎么造成的呢?这位资深人士透露:“青少年足球也是按照年龄段发展的,比如参加全运会或奥运会的适龄球队就会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但是其他年龄段的球队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据了解,很多相关部门在处理非适龄球队时,一般会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将少数队员升入职业队,其他人只能接受“遣散”的命运,就在不久前,一家中超俱乐部刚刚将不适龄的1987、1988年龄段的梯队调整解散;当然,还有一些人采用了虚报年龄的方法,希望自己能赶上“适龄球队”。显然,刚刚失利的这支国少队就遭遇了生不逢时的尴尬。

  尴尬二 北京足校只剩20家

  这种功利的培养体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多家长不愿让孩子来踢球,因为大部分队员被调整下去的时候,正好是在十几岁,应该去读书上学,但由于前几年的荒废,其中多数人已经无法静心学习。既不能踢球,学业也被荒废。

  此外,在经历了前几年中国足球的高峰期后,青少年足球也出现了滑坡。很多地方协会和俱乐部都没有专门的经费,商家也不愿赞助青少年比赛,致使孩子们有时连训练场地都无法得到保证,这些都使得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出现萎缩。据了解,北京市目前的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只剩下20余家,且都是勉强维持生存。而在1997年、1998年间,各种规模的青少年俱乐部、足校有300余家。那时,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报名参加青少年足球俱乐部,都要一大早赶去排队。

  尴尬三 体校毕业直升教练

  在人们指责这支国少队输球的时候,主教练的水平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少有优秀的教练愿意去基层执教青少年球队。

  这位资深人士透露:“确实有很多有志气、有能力的教练愿意去执教青少年队,但是青少年足球的现状和体制令他们力不从心。”于是人们看到的很多场景是,很多职业队的队员退役之后直接去执教青少年队,但其中大部分人都具备成为教练的资格吗?并不尽然。而这些退役队员自己还没有对足球有正确认识时,就开始教育下一代,执教水平可见一斑。还有一些体校的毕业生也直接成为青少年足球教练,他们对足球的理解又能有多少?对此,那位资深人士非常无奈地说:“在国外,好的教练都在基层,非常受人尊敬。但是中国足球正好相反,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尴尬四 足校校长兼当家长

  此外,还有一个现象颇令人深思,很多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目前都采取集中住宿的方式,小球员一般在10岁左右就加入俱乐部,直到十六七岁成材,其间的衣食住行让很多青少年俱乐部叫苦不迭——按照一般情况计算,青少年俱乐部对每名球员每年的收费在15000元左右,但是俱乐部除了要负担小球员们的训练、比赛费用外,还要管理他们的衣食住行和学业等,因此很多青少年俱乐部的负责人也成了“大家长”:要看着孩子们写作业、要注意孩子们的饮食、安全等。许多足校、足球俱乐部的人力和精力都耗费在这些方面,因此也有人士呼吁,希望尽早解决这种模式。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周萧)

 
编辑:卢岩】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