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学院导演系停招原因:毕业生过多就业堪忧(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电影学院导演系停招原因:毕业生过多就业堪忧(2)
2009年02月04日 09:03 来源:东方早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导演陈薪伊
导演郭晓男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毕业生:

  毕业就是失业

  对于任何一个艺术考生而言,北电和中戏、上戏的导演系都意味着一种梦想。每年从成百上千的考生中争夺区区十几个名额,最后的胜出者都是幸运儿。然而,四年的大学时光倏忽而逝,当年考入导演系的兴奋劲头退去没多久,这些当年的幸运儿就不得不去思考自己的前途问题。

  因为导演专业的特殊性,导演系毕业的学生目前能留在导演岗位的少之又少。上戏导演系1999级的俞鳗文当年是班里的高材生,现在上海昆剧团负责项目策划工作,同时也有机会导演了不少剧目和讲座活动,而在她24个同班同学中,唯一一个和她一样留在国家院团并有机会导演剧目的,就是现在上海话剧界最红的年轻导演何念。

  “我们班是上戏导演系扩招后的第一届,所以人数特别多,但现在也只有我和何念还在干导演。别的同学要么在电视台做节目、去公司做广告,或者就是干脆脱离文艺界去做生意。”俞鳗文说,虽然同学们的工作都还不错,但能够最后坚守艺术理想的少之又少,“主要是能够当导演的机会太少。不像学表演,即使不能当主演,去混个配角总没有问题,但是艺术界是不会需要二三线导演的,一个剧组最多总导演配一两个副导演,刚毕业的学生没有机会,所以毕业,也就相当于失业了。”

  而据早报记者了解,目前导演系能够留在导演岗位的比率基本就在5%左右,也就是每一届的学生中,能够有一人干上和导演有关的工作,已经相当不错了。而即使是很多留在院团当导演的年轻人,很多人也因为没有机会排戏,只能做做场记和别的工作,最终被时间淹没。“学我们这行的,要么早点出名,要么早点改行,不出名又不改行,十年虚度之后,也就废了。”一位导演系毕业的学生说。

  戏剧院团:

  来的都是半成品

  虽然导演系的学生都为自己没有出路而苦恼,但各个文艺院团却也有自己用人的烦恼。上海京剧院一位负责人告诉早报记者,现在每个院团排戏的项目不多,院团不可能为此每年进一些导演系毕业生“养着”,所以大部分院团都不会选择进人,一般也就四五年进一个人,进来几年后也常常以“转岗”收场。但与这个残酷状况相对应的是,每年,全国几大艺术院校几乎要培养一两百个导演专业毕业生。

  然而,一个怪相是,虽然文艺院团一方面不进人,另一方面却奇缺人。每个新戏上马,常常为找不到导演苦恼。除非是花大钱请大牌导演,以至于现在戏剧界屈指可数的几位知名导演常常分身乏术,要在全国各地的各大院团“飞行导戏”,不仅质量难以保证,艺术风格也日趋雷同,国内的舞台艺术发展因此很难有所超越。

  “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现在戏剧学院导演系的毕业生真的很难用,大部分都是半成品。”在文艺院团的部分负责人看来,导演系毕业生因为在学校的实践机会少,又不了解院团的情况,光有理论没有实践,有些甚至连理论都没学好,只会排小品,大戏根本没法上手,“大部分导演系毕业生根本不合适在院团,他们可以去文化馆、电视台搞小品、搞晚会,但是排大戏,真的不行。”

  事实上,目前各大院团每年都有排演大戏的项目,但动辄上百万的投资,不可能交给一个年轻的新人。而小的项目每个院团也有自己的老导演,新人因此罕有机会。在目前上海的各大院团之中,只有项目相对较多的上海话剧中心一直在尝试给年轻导演机会,但若干年下来,也只有何念一人“奇峰突起”。

  观点

  解决关键:

  改变导演教育机制

  对于如何解决导演系毕业生毕业即失业与成才率低两大问题,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控制招生也许不失为明智之举。在目前师资等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保证艺术教育的质量和个性化的特点,控制学生人数和质量是合理的,而根据目前的市场需求看,导演系的招生人数确实不需要太多。

  虽然上海戏剧学院目前并没有停招任何专业的打算,但是招生规模确实没有继续逐渐扩增。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控制学生人数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不一定要通过停招的方式,但是要努力让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与学生人数对称。在艺术发达的国家中,艺术教育可以达到三比一的师资学生比例,也就是说,如果一年招收300个学生,相应的师资力量就有100人,但在国内,这显然是做不到的。

  当然,在目前的情况下,业内人士建言,要改变导演系成材率低的现状,学校和院团要共同努力。文艺院校的导演系可以考虑在学校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像医科学生一样,在打完基础的两三年学习后在院团等单位进行实践。而院团也不能太急功近利,要给青年导演适当的机会,给他们提供良性发展的空间,青年导演可以先从跟随老导演做场记、副导演做起,然后再排一些小戏,在对舞台逐渐熟悉之后院团再提供给他们单独执导大戏的机会。只有改变目前的教育机制,才能让更多的青年导演人才涌现。记者 潘妤

【编辑:李季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