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娱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杨澜谈阅读、谈生活:打动人的并非成功本身(图)
2007年03月26日 16:22 来源:解放日报


    三月三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杨澜在大会堂外遭遇记者“围堵”半小时才进入会场。 中新社发 胡珂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电视访谈类节目做了将近9年、访问了超过450位各界名流的杨澜,上周五却成了别人的访谈对象———她与上海作家孙甘露在贝塔斯曼“蓝色沙发”展开了一场有趣的对话,谈自己对阅读、对成功的理解和感受。

  打动人的往往并非成功

  说起《杨澜访谈录》,杨澜表示,节目也是在不断地摸索中。“头两年节目以‘成功故事’为主,谁有名就采访谁,什么传奇就谈什么。慢慢发现,经得起反复回味的片段往往与成功无关。”杨澜说,让她产生这一转变的动因是1998年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崔琦的采访。崔琦从小在河南农村长大,10岁时,母亲坚持让他离开家乡随亲戚赴香港求学。当时母亲安慰他,麦子熟的时候就可以回家。谁知,这次离别竟成了母子的永诀。“当我问崔琦如何评价母亲当年的决定,以为他会说一些感谢母亲、教育很重要之类的话。崔琦却说他宁愿自己没有离开家乡,这样至少他的父母不会因为家中缺少劳动力而在大饥荒中活活饿死。”杨澜说,当时她很震撼,“真正感人的往往并非成功本身。世人眼中的成功只有一瞬间,困境却是常态的。这以后的采访,我有意识地多谈‘人’、少谈‘事’,多谈‘困境’、少谈‘成功’。”

  多读书为了不问愚蠢的问题

  作为大型电视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的实体书版本,此番出版的《杨澜访谈录2007》分I、II两辑,首先推出的第一辑收录了2007年与《杨澜访谈录》“相约”的英国安妮公主、陈冯富珍、李彦宏等政经界人物的访谈实录,第二辑则将侧重于文化艺术界名人。

  要在短短一小时内与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发生思想对撞,做出精彩访谈,杨澜坦言事先要做的功课不少:“比如采访基辛格博士的时候,就把他的著作从博士论文开始一篇一篇找来读。读了那么多东西,节目里并不一定直接用到,只是为了不问愚蠢的问题而已。”杨澜表示,读书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底气。“也许读过的东西有一天会全部忘掉,但正是这个忘掉的过程,塑造了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举止修养。”

  易中天、于丹的解读值得鼓励

  杨澜说自己平时比较爱读历史书、人物传记和心理类读物。偶有难得的假期,她经常选择与阅读相伴。今年春节在海滩,晒着太阳,读几页书,就闭上眼睡一会儿,心想原来读书也是能促进打盹的。杨澜笑称,这是阅读最理想的状态,没有负担,也更容易获得乐趣。对于时下易中天、于丹等遭遇的学术危机,杨澜认为,不论是“品三国”,还是“论语、庄子心得”,都是他们对古代文化典籍的一种个人化解读和翻译,“传统文化经典需要这样的现代性对接。” (实习生 施晨露 记者 姜小玲)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