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dragon有负面效果 传播学者倡议改"中国龙"英译

2006年12月25日 05:59

   学者指出,从传播交流的编码和解码看,“龙”翻译成“dragon”对树立中国国际形象不利,应予改之,这种更改既必要,也切实可行。 中新社发 罗钦文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四日电 (记者 沈嘉)二00八年奥运会吉祥物,因为顾虑“dragon”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呼声最高的龙并未入选,近期“改龙事件”更成为社会热点,并引起中国传播学者关注。

  在二十四日举行的中国首届文明论坛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关世杰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出发,指出中国“龙”翻译成为“dragon”在语言学上是错误的,“龙”英译成“loong”或“lung”是较佳选择方案。

  关世杰认为,从“龙”英译成“dragon”历史看,是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话语力量建构的结果。从传播交流的编码和解码看,“龙”翻译成“dragon”对树立中国国际形象不利,应予改之,这种更改既必要,也切实可行。

  近两年来,中国大陆和台湾学者对龙的英译更改问题也曾发出过各种倡议。学者们对于“loong”的英译认可度较高,认为其发音和“龙”相近,在英文中也本来有此译法,如华人武术家李小龙的英文名字之一是“Lee Siu Loong”。

  对于另一问题,即最近某位学者提出的改变“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观点,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姜飞在论坛上提出,“龙无需废,亦无需正名”。

  姜飞说,龙和鹰本身只是先民图腾的选择,但选择本身和选择的历史却不仅不容忽视,还需要深度尊重。

  他认为,全球化并非是要“砸烂一个你,揉碎一个我,最后再和在一起,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四不像”。倘连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唯一能唤起中国人同根同种的东西也一起砸碎,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结局将不堪想象。


 
编辑:宋方灿】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