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女儿谈焦裕禄:兰考泡桐与父亲形象映衬 不可分割 (4)

2014年03月18日 10:31 来源:大河报 参与互动(0)

  【焦裕禄的外孙、音乐剧《焦裕禄》中“继焦”的扮演者】余音:最高兴的是年轻人爱看《焦裕禄》

  “每当太阳升起,朝霞染红大地,我总想来看看你,想和你说说今昔。”这是大幕拉开的第一首歌。唱这首歌的人叫“继焦”,是当年焦裕禄刚到兰考时救下的因饥饿而病危的孩子。如今,鬓发斑白的继焦经常来到焦裕禄墓碑前向人们讲述焦裕禄的故事。音乐剧也从他的讲述开始……焦裕禄的外孙,1980年出生的余音饰演的就是“继焦”。

  3月12日下午,北京,余音就住在大兴区的一个小区里,附近的一条地铁线为原属京郊的这里注入活力。

  从3月7日-11日,《焦裕禄》连演5场,余音难得地放了一天假,对话就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下进行着。谈到《焦裕禄》,余音最高兴的就是“特意请了很多90后的年轻人来看,他们都看进去了,而且觉得很好看”。

  为什么要特意请一批年轻人来看呢?余音是这么考虑的,“一开始,我跟我妈妈(焦守云)接触这个剧的时候,很替编剧和作曲老师发愁,这特别容易做成口号类的东西,如何把这个剧做成今天人们爱看的东西,如今70后、80后、90后占据观众席位的大部分位置,如何让以前不认识的认识,以前不感动的感动。必须充分了解这三个年龄段的人对焦裕禄的认识。等《焦裕禄》首演时,现场效果超级好,我专门找了60多个学生,让他们来看,编剧老师还给我看了几张学生发在朋友圈里的观后感。”

  余音掏出手机,上面是几张朋友圈图片的拼图,其中一句写道,“这部剧对我们80后其实不仅仅是体会半个世纪前焦书记和兰考人民的辛酸、悲痛、故土难离的情怀,更主要是从中领悟如何在现世找到‘信仰’,不走失自己,这就是朋友所说的‘忠’……”

  《信仰》是《焦裕禄》的结尾曲,也是余音带领所有演员演唱的,余音兴奋地把手机插到音响上,“这不是梦,也没有奇迹,你的名字烫伤我的回忆……”优美的旋律流淌出来,余音说:“我觉得《焦裕禄》给我的感觉就是该说的事都说了,该回忆的历史也回忆了。我们想通过焦裕禄之口告诉今天的人们,尤其是今天的领导干部,不要走失自己,这是我们所有主创的心声。”

  演“焦裕禄”我先过了自己这关

  很多人建议余音现在就担纲主演《焦裕禄》,余音坦言自己也很想在舞台上演绎自己的外公,“我从形象来说可能胖了点,但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去弥补。重要的是我自己要过自己这一关,我是否在每个方面都符合‘焦裕禄’这个名字?如果做不到,我宁可不演,也不会毁坏外公在今天人们心中的形象。通过这五场演出,我也先摸一摸门道,锻炼自己,先把这个戏吃透了,我再定位。”

  余音想了想,又说道:“别人演失败了可以,我要演就没了退路。”

  余音说:“继焦在剧中担任了一个贯穿全剧的角色,故事从他的口中展开,他是旁观者,又是见证者。”继焦如今在兰考焦裕禄纪念馆担任副馆长,虽然余音每年过年都会回去看望他,但要演好这个角色特别难,“刚开始特别难进入这个角色,因为我游离于主线剧情之外,别人都有对手去表演,我什么都没有,还不能和戏里的人互动,要不就成穿越剧了。我刚排的时候特别难受,不知道继焦什么时候出来合适,后来才一点点找到感觉,让观众看完知道全剧是由继焦回忆串起来的。”

  谈到《焦裕禄》中印象最深的一幕,余音认为是那段《娘带你回家》,饰演“焦母”的是空政文工团青年演员王莉,余音说:“这个点是我妈妈提出来的,焦裕禄是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但他首先是一个人,人生一定是由母亲给他上的第一课,家人首先告诉他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就是母亲以及家庭对他的印象。有人说焦裕禄就是那个时代的神,这有点夸张,他也有亲情、爱情。”

  在《焦裕禄》全剧中,“泡桐”是一个重要的符号,余音是这么解释其含义的,“泡桐既代表了焦裕禄,也代表了兰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至今泡桐都是兰考的优势资源,国内很多乐器的原料都源自兰考泡桐,它甚至有个别名叫‘焦桐’。”

  余音强调《焦裕禄》并没有回避历史,他拿剧中的“议价粮”举例,“外公当时去买议价粮,这是违规的,但他清楚如果不这样做会饿死很多人,所以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做这个事,后果由他一个人承担,议价粮救了不少人。但差点将外公的前途断送了。这种人性是大胸怀,观众不希望看喊口号的,更希望通过事例看到焦裕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概括成好党员,好干部,我觉得是片面的。焦裕禄应该是一个有担当的英雄人物。”

  我们不能为他争光,但一定不能抹黑

  余音是一个标准的80后,最初对“焦裕禄”的感觉就是他是一个英雄,“最早的印象是家里人讲,我知道他是我外公,后来在学校里老被同学指指点点,我慢慢感觉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有点不自在。大了之后,家里人看到有关外公的影视剧,大家都哭,我也哭,逐渐知道他原来是那样一个人。”

  “一开始只是亲情,后来觉得他是一个名人,那么我应该是怎样的人?”余音自问自答,“之前一位领导说过,‘焦裕禄’三个字在50年里都没有蒙尘,没人会拿他的名字开玩笑,这是难能可贵的,这就更要求我要守住自己的底线,我们不能为他争光的话,但一定不能抹黑。”

  聊到如今的焦裕禄精神,如何去推广焦裕禄精神,余音思考片刻,说:“孔子、庄子留下的东西传承了几千年也没过时,我也不认为现在不需要焦裕禄精神了。当然,不是说今天学习焦裕禄就要穿着补丁衣服,不是一定要带病工作把自己累死。我个人认为,其实焦裕禄精神反映在现代普通人身上特别简单,就是要做一个好人,要做好事。至于对当今干部的影响,外公当时说过两句话,第一是‘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第二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干部必须要走到百姓中去。” 音乐剧作者:赞扬也是一种进步的力量

  和余音聊完“焦裕禄”后,他意犹未尽地说:“这部剧的编剧是妮南,作曲是刘彤,他们是两口子,《印象·刘三姐》就是他们做的,他们经常吵架,但做出来的东西真是天作之合。”

  来到妮南和刘彤位于南新华街的工作室,天已经黑了,刘彤和妮南依然呆在这里,他们笑言这就是家。聊到“焦裕禄”,妮南一句话就切到了正题,“做这个剧的过程也是我们主创人员寻找焦裕禄的过程,按照现在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做这个剧感觉是和观众逆向而行的。年轻人为房子、为钱奋斗,背负了沉重的压力,就此迷失了生活方向。我们这个剧也是让自己去探寻,为什么焦裕禄可以在中国流传几十年。”

  妮南去兰考挖掘资料后感慨良多,“焦裕禄的人生是苦难与光辉交织在一起的,其实他在兰考只待了一年多时间,但把生命最精彩的华章献给了兰考。习近平主席也曾说过,一个干部不一定非要干上几十年,老百姓才会记住你,焦裕禄就被兰考人民记了一辈子。”谈到如今的焦裕禄精神,刘彤认为焦裕禄最大的魅力来自人民群众,“焦裕禄不是一个官员,而是一种精神,焦裕禄在当今实际上代表了一种中国精神。现在很多人反思社会,很多年轻人批判现实,我们必须承认批判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但我们觉得赞扬也是一种力量。这两种力量如果失衡,社会就会跑偏。我们想做一些能让中国人内心温暖起来的东西。”

  妮南突然想起了什么,补充道:“我爸爸是搞航天科研的,以前认为我们做艺术对推动社会进步没有任何意义,但听说要做《焦裕禄》就要来看看,他说焦书记是一个难得的好人。首演看完后,我问他怎么样,他说,你们干这事真叫积了个德。”

  (统筹 胡敏 王曦辉 执行记者 王曦辉 王峰 吴战朝 梁宁)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