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陈晓卿:《舌尖》不是我最满意的作品(图) (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4月22日 09:02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纪录片不仅是人文情怀

  读+:这么多年,你一直在央视工作。怎样平衡体制内的限制与个人的创作需求?

  陈晓卿:体制内有体制内的好处。央视的平台,现在来看,尤其是在纪录片方面,有它独特的优势,它可以调动很多手段,帮助把片子做得更透彻。体制内的表达通道,非常狭窄,但不是一条死路,肯定有走得通的地方。

  读+:拍《丝路》这种可能比较宏大的题材时,你怎么做到不用宏大叙事的方式?

  陈晓卿:刚开始拍《丝路》,我们也想着“高大上”,后来导演坚决不干,说有这么多鲜活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要拍那些“死的”,于是我们尝试从普通人的视角切入。有些过于宏大的东西,太脆弱了,只能满足几个人的对历史的臆想。

  读+:为什么强调纪录片必须讲人的故事?

  陈晓卿:全世界的纪录片都是在讲人的故事。比如我以前拍《森林之歌》,你看猴子的故事,实际上也是一个家庭的故事,实际上是把人的情感因素,转移到一个科学或者自然的载体上。本质上还是人的故事。

  读+:这可否理解为纪录片导演的一种人文情怀?

  陈晓卿:不仅仅是人文情怀,我觉得这个是观众所需。你要博得更多观众的共鸣,需要这种情感、这种故事。如果没有,就像上了一堂干巴巴的化学课或生物课,可能就没意思了。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